军区晚会圆满落幕,台下掌声雷动,邱锦书谢幕时眼中闪着光,满心都是完成演出的自豪。走下台,父亲邱正豪满脸骄傲,对她竖起大拇指:“闺女,好样的!”邱锦书挽着父亲的手臂,笑容灿烂,幸福在心底蔓延。
结束表演,邱锦书的生活回归日常。19岁的她,本是大一新生,却毅然放弃清北大学的保送名额,选择前往韩国追逐偶像梦。身为清北大学教授的母亲王洋,一直尊重女儿的决定,但心里难免有些遗憾。演出后的一天,王洋找到邱锦书,轻声说:“锦书,陪妈妈回趟学校吧,好久没带你走走了。”邱锦书看着母亲期待的眼神,笑着答应:“好呀,妈。”
次日,母女俩一同走进清北大学的校园。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熟悉的校园景色映入眼帘。路过教学楼时,邱锦书不禁想起曾经收到保送通知时的情景,那时的她满心憧憬,可对舞台的向往最终让她选择了另一条路。
王洋察觉到女儿的心思,轻轻握住她的手:“锦书,妈妈知道你有自己的梦想,无论你做什么决定,妈妈都支持你。”邱锦书眼眶微微泛红,靠在母亲肩上:“妈,谢谢您,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会努力在追梦路上走下去的。”
她们漫步在校园的小径上,回忆着邱锦书小时候在校园里玩耍的场景。路过图书馆,邱锦书想起自己曾在这里埋头苦读,为梦想拼搏的日子。曾经,她以为走进清北校园就是梦想的终点,可如今,她的梦想有了新的方向。
不知不觉走到了母亲的办公室,王洋的同事们热情地和邱锦书打招呼,还对她在军区晚会的表演赞不绝口。大家感慨着邱锦书的成长,也对她的勇气表示钦佩。
离开学校时,邱锦书回头望向校园,心中满是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她知道,清北校园的梦虽然暂未实现,但自己在追逐偶像梦想的道路上,也会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母亲的理解和支持,将是她逐梦路上最温暖的力量 。
从清北校园出来后,母女俩漫步在北京的街头,华灯初上,街道被暖黄的灯光笼罩,满是人间烟火气。邱锦书深吸一口气,笑着对母亲说:“妈,今天就好好放松放松,咱们吃遍京城美食!”王洋温柔地应道:“好,就当陪我这大忙人女儿好好享受生活。”
她们首先来到一家老北京炸酱面馆,一进店门,浓郁的酱香扑鼻而来。邱锦书熟练地拿起筷子,挑起劲道的面条,裹满浓稠的炸酱,再就着嫩绿的黄瓜丝、豆芽,大口吃起来,脸上满是满足。“妈,还是这味儿,太香了!”邱锦书边吃边说。王洋看着女儿,眼中满是宠溺,也跟着吃起来,回忆起邱锦书小时候第一次吃炸酱面时,酱汁沾满小脸的可爱模样。
走出面馆,不远处传来阵阵糖香,原来是一家卖糖葫芦的小店。邱锦书像个小孩子一样跑过去,挑了一串又大又红的糖葫芦。晶莹剔透的糖衣包裹着饱满的山楂,咬上一口,“咔嚓”一声,酸甜的滋味瞬间在口中散开。“妈,你也尝尝。”邱锦书递到母亲嘴边,王洋笑着咬了一小口,感叹道:“这味道,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你小时候,你每次看到糖葫芦都走不动道。”
接着,她们路过一家烤鸭店,透明的橱窗里,挂着一只只油亮泛红的烤鸭,师傅熟练地片着鸭肉,动作行云流水。母女俩走进店里,点了一份烤鸭。薄如蝉翼的面皮,搭配上鲜嫩多汁的鸭肉、甜面酱和葱丝,卷起来放入口中,鸭肉的醇厚、葱丝的清爽、面酱的香甜在舌尖碰撞,让人回味无穷。
吃饱喝足后,母女俩慢悠悠地走着,欣赏街边的店铺。一家复古风格的旗袍店吸引了她们的目光。店内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或典雅端庄,或清新婉约。邱锦书拿起一件浅蓝色绣着白色花朵的旗袍走进试衣间,不一会儿,她身着旗袍走了出来,修身的剪裁勾勒出她曼妙的身姿,将东方女性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王洋眼中满是惊喜:“我家女儿穿上旗袍,真是亭亭玉立,太好看了。”邱锦书在镜子前转了几圈,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最终决定买下这件旗袍,当作这次和母亲逛街的纪念。
走着走着,她们来到一家艺术工作室,里面摆放着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有栩栩如生的剪纸、色彩斑斓的脸谱,还有精致的鼻烟壶。邱锦书被一个剪纸作品吸引,那是一幅以北京胡同为主题的剪纸,细腻的线条将胡同里的生活场景展现得活灵活现。她爱不释手,母亲看出她的心思,便买下送给她。
邱锦书轻轻摩挲着手中的剪纸,暖黄灯光洒落在上头,刹那间,儿时与母亲相伴的画面,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小时候,每个周末母亲王洋都会带她去北京的博物馆。走进历史的殿堂,王洋总会耐心地俯下身,指着展柜里的文物,轻声细语地给邱锦书讲述古老的故事。在故宫博物院,看着精美绝伦的瓷器,母亲告诉她这些都是古代工匠智慧与心血的结晶;站在历史长河的脉络前,母亲讲述着朝代的更迭、文化的传承。那时的邱锦书,虽听得似懂非懂,但母亲温柔的声音和眼中闪烁的光芒,却在她心底种下了好奇与探索的种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