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组的新织机在深冬的晨光中发出规律的"咔嗒"声,沈默诚站在厂房中央,看着妇女们操纵改良后的织机,每台机器的产量都比老式织机快上两倍有余。沈秀兰抱着账本走来,抗虫棉围裙口袋里的钢笔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哥,按这个速度,月底就能完成上半年的订单量。"她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但眉头却因担忧而微皱——产量激增意味着灵泉棉纱的消耗将突破安全阈值。
沈默诚点点头,目光扫过正在给织机上油的赵铁柱。后者穿着崭新的蓝色工装,那是沈家特意从空间换取的"劳保用品",衣领处绣着小小的红星图案。"柱子,"沈默诚递过一块灵泉肥皂,"去洗把手,等会儿县轻工局的人来参观。"赵铁柱接过肥皂,嗅到熟悉的灵泉清香,脑海中闪过母亲喝药时的场景,却怎么也想不起具体细节。
上午十点,县轻工局的考察团准时抵达。为首的张科长戴着金丝眼镜,在织机前驻足良久:"沈主任,这织机的效率确实惊人,"他指着快速穿梭的梭子,"但如此高的转速,普通木材根本承受不住,你们到底用了什么秘方?"沈默诚早已备好说辞,指向织机底部模糊的符文刻痕:"张科长眼光毒辣,这织机的轴芯用了祖传的'万年松',是俺们太爷爷当年闯关东时带回来的。"
张科长蹲下查看,抗虫松木特有的纹理在阳光下泛着淡紫色,却被沈默诚提前用灵泉泥土涂抹,掩盖了真实纹路。"可惜了,"张科长摇头,"这样的老木料现在难找了。"沈默诚趁机递上用灵泉桑葚干做的果脯:"张科长尝尝,这是俺们纺织组的土产,补气血的。"张科长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液中带着灵泉的清甜,顿时眉开眼笑。
考察团离开后,虎娃在地下室计算灵泉消耗数据:"沈叔,按现在的产量,空间灵泉最多支撑两个月。"少年的手指在算盘上快速拨动,抗虫松木算盘珠碰撞出清脆的响声,"必须找到替代方案。"沈默诚摸出从空间带出的古籍残页,上面记载着"木灵共生术":"或许可以试试用灵泉培育速生林,缩短抗虫松木的生长周期。"
当晚,虎娃在空间内开辟新的林地,将灵泉按十比一的比例稀释,浇灌刚种下的松木幼苗。符文阵法在树苗周围形成淡蓝色光圈,幼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抽枝展叶。沈默诚站在一旁,看着三个月才能成材的抗虫松木在阵法中一个月就能使用,心中既惊喜又担忧——如此违背自然规律的景象,若被外人发现,必将招致灭顶之灾。
纺织组的高产引起了邻县同行的注意,某天清晨,沈默诚发现厂房外的雪地上有陌生脚印。他顺着脚印追踪到后山,在空间入口附近发现了半截烟蒂——是县轻工局张科长常抽的"跃进牌"。沈默诚捏碎烟蒂,灵泉雾气中隐约传来人声,他迅速布置防御符文,直到确认没有埋伏才返回厂房。
"张科长恐怕没安好心,"沈默诚在地下室会议上说道,"他昨天问起织机的维修频率,明显是在试探。"沈秀兰翻开新收到的举报信,邮戳显示来自邻县:"这次直接点名叫姓,说我们'使用封建邪术改良生产工具'。"虎娃看着信上的字迹,突然想起赵铁柱笔记本里的字体——举报人虽然匿名,但顿笔习惯如出一辙。
"赵铁柱的记忆可能在恢复。"虎娃低声说,"我上次在他房间布置的阵法,可能被人破坏了。"沈默诚握紧拳头:"要不要干脆..."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却被沈默轩摇头制止:"虎娃娘还在医院住着,赵铁柱要是出事,她撑不住。"沈明珠突然开口:"我可以加大灵泉药剂的剂量,让赵铁柱出现'精神恍惚'的症状,暂时调离纺织组。"
方案敲定后,沈明珠以体检为名,给赵铁柱注射了加倍剂量的灵泉混合液。当天下午,赵铁柱在厂房里突然晕倒,被送往县医院。沈默轩亲自去探望,在病房里留下灵泉炖的鸡汤:"柱子,好好养病,纺织组还等着你回来呢。"赵铁柱看着床头的鸡汤,突然抓住沈默轩的手:"沈主任,我好像梦见过你说的万年松..."话未说完,又陷入昏迷。
赵铁柱住院期间,纺织组的产量持续攀升,妇女们每天能织出以往三倍的布料。沈秀兰将灵泉棉纱的比例从三成降至两成,用空间培育的普通棉花填补缺口,却意外发现混合后的布料更受外商青睐,称其"既有棉质的柔软,又有丝绸的光泽"。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时,县革委会突然下发《关于严禁技术垄断的通知》,要求红星纺织组公开织机改良技术。沈默轩在公社大会上接过文件,看见李建国坐在后排冷笑,知道这是针对沈家的又一次试探。"同志们,"他站起身,声音洪亮,"我们纺织组能有今天,全靠公社领导的支持和社员们的努力,技术改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当然愿意分享!"
散会后,李建国拦住沈默轩:"沈厂长果然高风亮节,那就请你明天在县革委会详细介绍经验吧。"沈默轩笑着点头,心中却在盘算如何应对。当晚,沈家兄妹在地下室伪造技术资料,虎娃模仿古代工匠的笔迹,在图纸上添加了大量复杂却无用的符文,沈秀兰则在材料清单里混入根本不存在的"雪松木油"和"云母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