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大队部的土坯墙渗出潮气,沈默轩看着王主任手中的搪瓷缸,缸底残留的灵泉蜂蜜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光泽。"老沈啊,"王主任用竹筷拨弄着办公桌上的政审表格,"你家祖上三代贫农的证明,咋一直没交呢?"
沈默轩的中山装内袋里,灵泉护身符传来微微的温热——这是虎娃在百米外启动了"辨谎阵"。"王主任,"他赔笑着打开蓝布包袱,"俺们兄妹这几天翻箱倒柜,总算找到了点老物件。"包袱里露出半本泛黄的族谱,封皮上"沈氏宗谱"四个字用灵泉墨水书写,在特定角度下能看到隐含的"耕读传家"字样。
王主任接过族谱,手指在纸页间翻动,突然停在"光绪三十年"的记载前。虎娃在窗外观察,看到主任的瞳孔收缩——那是他特意伪造的"逃荒记录",用灵泉浸泡过的灶灰书写,纸张纤维间嵌着细小的沙粒,模拟年代久远的磨损痕迹。
"这族谱..."王主任皱眉,"怎么看着像新抄的?"沈默轩早有准备,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半块发霉的高粱饼:"主任您闻闻,这是俺爹留下的,和族谱一起埋在灶台底下。"灵泉雾气早已分解了霉菌的活性,但保留了霉斑的形态,饼子散发的陈粮味让主任不自觉地后退半步。
关键时刻,虎娃从后门溜进大队部,假装不小心撞翻了桌上的墨水瓶。"哎哟!"他慌忙擦拭,灵泉清水混着墨水在族谱上晕开,形成独特的水痕。"你这虎娃!"沈默轩作势要打,王主任却摆手:"算了算了,老沈家的成分,我心里有数。"
当晚,沈家在地下室召开核心会议。虎娃摊开族谱残页,用灵泉雾气照射,隐藏的符文显现出"避祸"二字:"沈叔,王主任的怀疑指数降到40%了,但李建国还在盯着。"沈默轩点头,从怀里掏出张泛黄的地契——那是虎娃用灵泉黏土仿制的1946年"佃户契约",落款处的保长签名用了赵铁柱的笔迹模板。
"明天去县档案馆,"沈默轩敲了敲地契,"得让这东西'合法化'。"虎娃早已在档案袋里做了手脚,夹层中藏着灵泉磁铁,能让档案管理员在检索时自动跳过关键页。"放心吧,"少年自信地说,"档案库里的霉味能盖住灵泉的气息。"
县档案馆的木门吱呀作响,沈默轩跟着管理员走进库房,空气中弥漫着灵泉艾草的清香——这是虎娃提前布置的"障眼香",能干扰人的嗅觉记忆。"就找1946年的佃户记录,"他递上仿制的地契,"俺爹临终前说,当年是给地主家扛活的。"
管理员接过地契,在煤油灯下仔细查看。虎娃在窗外启动"忆障阵",使对方的视线多次停留在地契的红色官印上,而忽略纸张的细微瑕疵。"行吧,"管理员最终在证明上盖章,"贫农成分,明天来取。"沈默轩注意到他盖章时的手势,正是虎娃教的"灵泉稳手诀"——这是赵铁柱暗中安排的内线。
政审材料的关键一环落定,沈家开始准备最后的"人保"环节。二姐沈秀兰带着灵泉丝绸拜访公社妇女主任,布料上的"忠"字刺绣用灵泉蚕丝线,在月光下会发出微弱荧光。"李主任,"她低声说,"俺们家兄妹就盼着为革命多出力。"妇女主任摸着丝绸,想起上个月沈秀兰送的灵泉酱菜,最终点点头:"放心,我给你们做证明人。"
然而,李建国的举报信还是递到了县革委会。虎娃通过老周的黑市渠道获得消息,立刻在举报信的复印件上施展"乱神术"——用灵泉雾气涂抹过的纸张,在阅读时会让字迹自动扭曲,关键内容如"伪造"、"投机"等字眼变成"改造"、"积极"。"这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少年在地下室展示处理后的信件,"等调查组看到,举报信已经成了表扬信。"
调查组进驻公社那天,虎娃在村口的老槐树上布置了"迷踪阵"。当调查组的吉普车驶入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三条相同的岔路,每条路上都有"欢迎调查组"的横幅——这是虎娃用灵泉雾气投射的幻影。最终,车辆在民兵的引导下驶入正确路线,而真实的大队部早已被灵泉艾草的香气笼罩,掩盖了所有可疑气息。
政审会议在公社礼堂举行。沈默轩带着二姐和小妹站在台上,身后的背景墙上挂着巨幅毛主席画像,画像四角用灵泉糯米浆粘贴,确保不会脱落。"下面,请沈秀兰同志介绍家庭成分,"主持人话音刚落,虎娃在后台启动"聚声阵",使二姐的声音清晰传遍全场,却不会产生回声。
"俺们家三代都是贫农,"二姐展开仿制的族谱,灵泉雾气在纸页间流动,使围观群众只能看到模糊的字迹,"俺爷爷给地主扛了一辈子活,俺爹..."她的声音突然哽咽,灵泉的安神成分让情绪显得更加真实,"俺爹在土改时第一个报名斗地主。"
李建国试图打断:"我怀疑他们的族谱是假的!"但虎娃早已在他的座椅下放置了灵泉震动器,轻微的震动让他说话时结巴,"这...这个族谱,可能是...是伪造的!"调查组组长皱眉:"老李,没证据别乱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