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你的校样走。"苏晚晴的声带突然恢复人类音色,但她的左眼正在融化,液态的青铜顺着脸颊滴落,在地面蚀刻出北斗七星的图案,"这是活字迷宫......只有你的文字能带我们出去。"
我低头看向自己的骨瓷右手——它正在不受控制地颤动,指尖渗出黑色油墨,自动在最近的校样上书写。写出的不是汉字,而是三星堆青铜器上的神秘符号。更可怕的是,那些符号一接触到纸面就立刻立体化,变成微型青铜器悬浮在空中:鼎、尊、罍、盘......每件器物都在发出不同频率的共鸣声。
老周突然扑向其中一件青铜爵。他的齿轮手指刚触碰到器身,整个人就剧烈抽搐起来。胸腔里的校样疯狂喷吐,在空中组成一份完整的《少年科学》1995年12月刊——那期的封面故事正是《三峡地区青铜器异常共振现象研究》,作者署名处被打上了猩红的"已校准"印章。
"这是......我的记忆......"老周的声音突然变得年轻,他青铜化的皮肤正在褪色,露出底下苍老但真实的人类肌肤,"95年那次勘探......我们发现的不是文物......"
张海峰的相机突然自动拍摄,闪光灯照亮了走廊深处。在那一瞬的强光中,我们看到纸页构成的墙壁后面站着五个模糊的身影——1937年的德国考察队。他们手里举着的不是测绘仪器,而是八十一块人皮,每块上都刺着《少年科学》的某期内容。
顾瞎子残存的半张人脸突然发出凄厉的惨叫。他的玉琮义眼碎片从伤口里喷射而出,在空中组成一个三维星图。当星图与地面上的北斗七星图案重合时,整个迷宫开始旋转,纸页墙壁上的文字纷纷脱落,在空气中重组为新的内容:
《少年科学》终刊号
标题:《论人类意识的青铜载体假说》
作者:陆远(量子态校准版)
骨瓷右手突然脱离我的控制,猛地插入自己的胸膛。没有疼痛,只有冰冷的触感——手指在肋骨间摸索,最终抽出一枚玉琮活字。上面刻着的不是文字,而是一段DNA双螺旋模型,每条碱基对都由微型青铜器构成。
"基因密码......"苏晚晴的机械音带着恍然大悟的颤抖,"青铜器从来不是器物......它们是......"
迷宫的尽头突然亮起刺目的青光。三百个"我"同时举起右手,骨瓷指尖射出的光线在中央交汇,形成一扇由纯粹能量构成的门。门的那边,隐约可见一座青铜城市的轮廓——那不是三星堆,不是黑石矿脉,而是一个完全由《少年科学》杂志构筑的庞大建筑群,每本杂志都在自动翻页,释放出无数青铜活字组成的飞鸟。
"终极校对室。"老年我的声音从三百张嘴里同时传出,"所有循环的起点与终点。"
就在我们即将迈入光门的瞬间,整个迷宫突然剧烈震动。纸页墙壁上的文字开始脱落,露出后面密密麻麻的青铜棺椁——每口棺里都沉睡着一位《少年科学》的历任编辑,他们的胸口都镶嵌着一枚玉琮活字,正在发出绝望的共鸣。
最前排的棺椁突然开启。
里面躺着的是2023年的我。
第三节 终局排版
2023年的"我"从棺椁中坐起时,整个青铜迷宫开始崩塌。
他的身体呈现出诡异的半透明状态,皮肤下流动的不是血液,而是粘稠的黑色油墨。锁骨处的胎记已经变成了一台微型印刷机,正在自动吐出《少年科学》的终刊校样。最骇人的是他的眼睛——没有虹膜,只有不断跳动的青铜活字,在眼窝里重组着不同时间线的记忆。
"你们终于来了。"他的声音像是三百台老式收音机同时调频,"第八十一次循环的校准者们。"
骨瓷右手突然不受控制地抬起,与2023年的"我"隔空相触。接触的瞬间,无数记忆碎片如洪水般涌入脑海:
第一次循环,1937年,德国考察队将测绘数据送入青铜印刷机,结果吐出的是一份改写后的世界地图;
第三十八次循环,1985年,父亲试图用《少年科学》创刊号覆盖校准程序,导致整支科考队被铸成活字;
第八十次循环,1999年,老周在最后一刻替换了印刷机的油墨配方,才让我们保留住部分人类意识......
2023年的"我"突然抓住我的手腕。他的手指已经变成了印刷机的送纸滚轴,正在将我的骨瓷手臂一点点吞入体内。"需要完成终局排版。"他的声音开始失真,"把所有时间线的《少年科学》......整合成最终版本......"
苏晚晴突然扑上来。她的长发锁链全部刺入2023年"我"的后背,数据线末端在接触到他体内的油墨时突然变成青铜树根状,疯狂抽取那些黑色液体。"不要相信校准程序!"她的机械音里夹杂着电流杂音,"那些杂志都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