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时,窗外飘着细碎的雪花。杨龙望着舷窗外熟悉的城市轮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无名指的婚戒。这个动作被豆豆敏锐地捕捉到了,她轻轻握住丈夫的手,感受到他掌心传来的温度。
"五年了。"杨龙低声说,呼出的白雾在舷窗上凝结成细小的水珠。上次回来还是豆苗研究生毕业那年,杨父做了一桌子地道的东北菜,豆苗缠着爷爷学做锅包肉,把厨房搞得一片狼藉。
豆苗从后排探过头来,鼻尖几乎贴在舷窗上:"下雪了!杭州现在热得跟蒸笼似的。"她今天扎着松松垮垮的丸子头,鬓角散落几缕碎发,像个没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借口是要为《星穹铁道》新角色采风,但杨龙知道,这丫头就是想爷爷奶奶了。
取行李时,豆苗突然拽住杨龙的袖子:"爸!彭姨发消息说..."她举起手机,屏幕上是彭旭刚发来的定位:【MCC旧址要拆了,要不要来告别?】后面跟着一张照片——那栋熟悉的办公楼前已经立起了拆迁围挡。
杨龙的喉结动了动。那是他和豆豆相遇的地方,二十年前那个改变命运的夏天。
"要去看看吗?"豆豆接过行李箱,指尖在他手腕内侧轻轻一刮。
他点点头,雪花落在睫毛上,融成细小的水珠。
出租车驶过尚志大街时,杨龙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恍惚间看到二十多岁的自己骑着自行车从这里飞驰而过。后座上坐着刚来MCC实习的豆豆,她怀里抱着一摞厚重的设计图纸,飞扬的发丝扫过他脸颊,带着淡淡的栀子花香。
"就前面那个路口。"司机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这一段路,早些年挺红火的,现在听说要建商场了。"
车停在一栋灰白色的老式办公楼前。施工围挡上贴着鲜红的"拆"字,在雪中显得格外刺眼。
豆苗好奇地张望:"爸,这就是你和妈妈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嗯。"杨龙指向三楼最右侧的窗户,"那是策划部的办公室,你妈当时在美术组,就在对面。"他的声音有些哑,"我们经常隔着走廊对望。"
豆豆突然从包里掏出个保温杯:"喝点热水。"杯子里飘着枸杞和菊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出门必带保温杯了。这个习惯是从豆苗上大学那年养成的,女儿总担心他们不注意身体。
"杨总!"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彭旭穿着件驼色大衣走过来,发髻挽得一丝不苟,眼角多了几道细纹却丝毫不减当年的干练。她身边跟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手里提着两杯热饮。
"我助理小刘。"彭旭介绍道,接过热饮塞给豆苗,"拿着暖暖手,哈尔滨的雪可比杭州冷多了。"
他们找了家老字号东北菜馆。暖气很足,窗玻璃上结满水雾。彭旭给每人倒了杯大麦茶:"MCC这块地卖给开发商了,下个月就动工。"
豆豆正帮杨龙挑出鱼刺,闻言筷子顿了顿。那是他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公司后门的小饭馆,俩人凑钱点一份锅包肉,豆豆总把肉多的那边推给他。
"还记得面试那天吗?"彭旭突然笑道,"杨龙你穿着那件皱巴巴的西装,结果把HR都震住了——一个应届生居然能准确预测出未来三年的游戏市场趋势。"
杨龙和豆豆相视一笑。只有他们知道,那是"重生者"的第一次完美表演。
玻璃杯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豆苗在一旁认真拍摄桌上的杀猪菜,说是要做进《星穹铁道》的美食系统里。"这个血肠的纹理太棒了,可以做星际餐厅的素材!"
饭后彭旭坚持送他们。车经过中央大街时,豆苗突然指着窗外:"那是...北极星网吧?"
曾经的网吧现在变成了连锁超市,但"北极星"三个字依然倔强地挂在招牌上。杨龙想起秦佳宁当年在网吧门口抽烟的样子,烟头在黑暗中明明灭灭。
"直接回家吧。"杨龙说,"爸妈该等急了。"
老式居民楼的楼道里,声控灯依然时灵时不灵。刚到三楼,门就开了,暖黄色的灯光混着炖菜香气涌出来。
"可算到了!"杨父的声音洪亮如钟。他头发全白了,腰板却挺得笔直,一把将豆苗搂进怀里,"我大孙女瘦了!"
杨母系着碎花围裙从厨房探出头,手上还沾着面粉:"快进来,饺子刚下锅!"
客厅的餐桌摆得满满当当:小鸡炖蘑菇、酸菜白肉、油炸小黄花鱼...正中间是一盆大丰收和两盘饺子。杨龙注意到餐桌旁多了把带靠垫的椅子——父母早就不动声色地为豆豆的腰伤做了准备。
豆苗已经迫不及待地夹起饺子往嘴里塞,烫得直哈气:"唔...比杭州的东北菜正宗多了!"
"慢点吃,"杨母笑着给她擦嘴,"又没人跟你抢。"
杨龙看着这一幕,突然想起第一次带豆豆回家时,她紧张得打翻了醋碟,白裙子染了一大片。而现在,她正娴熟地帮杨母拌凉菜,两人头碰头说着什么,不时轻笑出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