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玩意儿可不便宜。"陈冰翻看着价目表,挑了挑眉。
"值得。"杨龙已经拿起那台便携式水分子分析仪,"我们可以用这个精确控制每道菜的湿度。"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豆苗和陆子浮负责研究历年冠军作品的摆盘风格;猫头鹰调试着新设备;如烟则根据法国当地的食材特性,重新调整了几道传统菜的配方。
最让人意外的是周卓。老爷子居然主动提出要学习使用温度计。"老了老了,还要学这些洋玩意儿。"他嘟囔着,但学得比谁都认真。
比赛前夜,杨龙独自站在酒店阳台上,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埃菲尔铁塔。豆豆悄悄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
"紧张?"她问,肩膀轻轻靠着他。
杨龙摇摇头,接过茶杯。茶是龙井,从杭州带来的。"只是在想,明天我们要做的菜,伏尔泰要是尝到了会怎么评价。"
豆豆笑了:"他大概会写进《哲学通信》里吧。"
身后传来砂时计大呼小叫的声音,她似乎又在炫耀新搞到的什么稀有食材。杨龙和豆豆相视一笑,转身回到温暖的室内。明天,这群来自东方的厨师,将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美食的故事。
巴黎的清晨带着塞纳河特有的湿润气息,杨龙站在酒店窗前,看着第一缕阳光洒在圣心大教堂的白色穹顶上。今天是世界厨师锦标赛的开幕式,整个团队都起得很早。豆豆正在熨烫他们的厨师服,蒸汽在晨光中形成小小的彩虹。
"听说今天的开幕式会有米其林三星主厨现场表演。"豆苗一边往面包上抹果酱一边说,她的笔记本摊开在餐桌上,上面画满了各种摆盘设计图。陆子浮正用游标卡尺测量一片火腿的厚度,说是要研究法国人最爱的0.3毫米标准。
周卓老爷子坐在角落的扶手椅上,慢条斯理地擦拭着他那把跟随了四十年的菜刀。刀身在晨光中泛着青冷的光,刀刃处有一道特殊的弧度,是常年切剁留下的独特印记。杨龙注意到老人的动作比平时慢了许多,知道他是故意在压制内心的激动。
砂时计风风火火地闯进来,手里挥舞着几张烫金请柬:"看!刚送来的VIP观赛证!"她得意地转了个圈,"本小姐托关系搞到的,位置就在评委席后面三排。"
陈冰接过请柬仔细检查:"这上面的防伪标记..."她突然顿住,眯起眼睛看向砂时计,"你该不会黑进了组委会系统吧?"
"怎么可能!"砂时计夸张地捂住胸口,但嘴角的笑意出卖了她,"只是和安保主管'深入交流'了一下而已。"她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叠工作人员证件,"顺便搞到了后厨通行证,我们可以提前熟悉场地。"
酒店餐厅里,侍者端上来的早餐摆盘精致得让人不忍下口。猫头鹰盯着盘子里用番茄酱画出的螺旋纹路出神,突然掏出尺子量了起来。"完美的黄金分割比例,"他喃喃自语,"法国人连煎蛋都要遵循数学规律。"
如烟小口啜饮着咖啡,目光却一直停留在餐厅角落的一幅油画上。画中是十九世纪巴黎的市集场景,一个戴着白色高帽的厨师正在挑选蔬菜。"你们看,"她轻声说,"那时候的厨师服和现在几乎没变。"
杨龙叉起一块可颂,酥脆的外皮在齿间碎裂的声音让他想起成都街头刚出锅的军屯锅盔。这个联想让他突然有了灵感:"豆豆,记得我们上次在宽窄巷子吃的那家改良川菜吗?"
豆豆眼睛一亮:"你是说用法国鹅肝代替传统猪油的做法?"她立刻从包里掏出素描本,开始画设计图,"如果结合分子料理技术..."
"停停停!"周卓用勺子敲了敲咖啡杯,"你们两个别又整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记住,再好的技术也得服务于味道。"
争论刚要开始,卢桥匆匆跑来:"各位,克莱尔说开幕式提前半小时,专车已经在楼下等了!"
前往会场的路上,杨龙注意到巴黎的街头出现了许多穿着厨师服的人。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厨师们从各个酒店涌出,像是一支支奔赴战场的小分队。他们的面包车在一个红灯前停下,旁边恰好是一辆载着日本队的豪华大巴。透过车窗,杨龙看到几位日本厨师正在冥想,其中一位白发老者突然睁开眼睛,与他对视了一秒。那眼神让杨龙想起山本雄二。
比赛场地设在巴黎会展中心,入口处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铜制厨师雕像,手里举着象征胜利的金勺子。安检通道前已经排起了长队,各种语言的交谈声此起彼伏。砂时计突然拽了拽杨龙的袖子:"快看那边!"
一队穿着纯白制服、戴着高帽的厨师正从特别通道入场,为首的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北欧人,金色的胡子修剪得一丝不苟。"去年冠军,挪威队的托尔森,"豆苗小声说,"他的低温慢煮三文鱼创造了赛事最高分记录。"
克莱尔匆匆赶来,胸前挂着工作人员证件:"中国队的休息室在C区,跟我来!"她领着他们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两侧挂满了历届冠军的照片。杨龙在2008年的照片前停下脚步,那是山本雄二担任评委的一年,照片里的他正在品尝一道中式点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