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在这样微妙的氛围中一天天过去,随着周父积极配合治疗,他的病情逐渐稳定,终于到了出院前夕。考虑到他术后康复需要宽敞舒适的环境,且需长期服用中草药调理巩固,还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初心便在医院附近租了个大一点的房子。房子收拾妥当后,她怀着依旧忐忑却又多了几分期待的心情,将周父周母接到新家。
尽管初心事事用心,可周母对她的偏见仿佛刻在了骨子里,时不时还是会挑些小刺儿。有一回,初心给周父削苹果,不小心削厚了点,周母立马眉头紧皱:“连削个苹果都不利索,这么厚的皮,浪费多少果肉啊,平时在家都不干活吗?就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怎么照顾小宇。”这熟悉的指责,像上一章冲突的余波,再次在平静的生活中掀起涟漪。
初心脸瞬间涨得通红,赶忙解释:“阿姨,我……我下次注意。”周小宇在一旁有些无奈:“妈,这多大点事儿啊,初心照顾爸已经够辛苦了。”周母却不依不饶:“你懂什么,细节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
还有一次,周父在康复锻炼时不慎摔倒,虽并无大碍,但周母却借此大发雷霆,指责初心没照顾好。初心心里委屈极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可她还是默默忍受,不断道歉,随后照顾周父更加细心。当晚,周小宇见疲惫又委屈的初心,心疼不已,便和母亲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希望母亲能看到初心的真心与付出。这一幕,恰似上一章周小宇为初心发声的延续,让初心在艰难处境中感受到一丝温暖。
初心并未因周母的刁难而气馁,她深知改变周母的看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母开始察觉到初心的好。尽管她嘴上依旧不饶人,但刁难的次数明显减少。这种转变,就像是上一场激烈矛盾后悄然萌芽的缓和。
有一天,周母在整理衣物时,不小心闪到了腰。初心赶忙放下手中的事,跑到周母身边,小心翼翼地帮她按摩,还贴心地去药店买了膏药,仔细叮嘱周母注意休息。看着忙前忙后的初心,周母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她第一次认真审视起这个比儿子大的女孩,或许,自己真的该放下偏见了。
她第一次主动拉过初心的手,轻声说:“闺女,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听到这句话,初心眼眶红了,所有的委屈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欣慰的泪水。这一句迟来的认可,如同寒冬后的第一缕春风,吹化了她们之间坚冰的一角。
初心说道:“阿姨,给叔叔治病康复的20万,您不用还我,那本就是小宇挣的钱。之前他带的团队连续两个季度拿销冠,公司给了他一大笔奖金呢,给叔叔治病也是他的心意。”周母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动容,感慨道:“闺女,你和小宇都有心了。”
周父出院后第一次去医院复查,结果显示恢复状况良好。一家人从医院回来,走在路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周父感慨地说:“多亏了初心这孩子啊,要不是她,我这病好不了这么快,这个家也不会这么和睦。”周母也笑着点头,看着初心和周小宇,笑容里虽仍藏着一丝不自然,但已多了几分认可。
回到家后,初心和周小宇忙前忙后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饭桌上,气氛比之前融洽许多,大家有说有笑。但周母偶尔还是会陷入短暂的沉默,眼神中闪过一丝纠结。初心察觉到了周母的异样,但她没有表露出来,依旧热情地招呼大家吃饭。
晚饭后,周小宇陪着父亲在客厅看电视,初心则和周母一起在厨房收拾碗筷。周母突然轻声说:“闺女,我知道你对我们好,也对小宇是真心的。只是……我这心里的坎儿,一时半会儿还是过不去。”初心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地看着周母说:“阿姨,我明白,您养大小宇不容易,担心他以后的生活。我理解,我会一直努力,让您看到我和小宇是合适的。”
两个月后,周父的病情逐渐好转,终于到了要回东北老家的时候。在离开北京前,初心和周小宇决定带着父母逛逛北京的名胜之地。怕父亲不能长时间走路,细心的初心到老年人活动中心租了轮椅,轮流推着父亲开启游览之旅。
他们首先来到故宫。一踏入那朱红色的大门,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历史的长河。红墙黄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宫殿的飞檐斗拱精巧绝伦。周父周母被眼前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深深震撼,母亲紧紧抓住初心的手,眼中满是惊叹:“乖乖,这故宫可真是气派啊,以前就从电视上看过,没想到亲眼看到这么壮观!”父亲则仰望着宫殿,连连赞叹:“这古人的手艺可真是绝了,瞧瞧这精细的雕刻,得花多少心血啊!”周小宇在一旁笑着给父母讲解故宫的历史典故,一家人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
接着,他们来到了颐和园。园内湖光山色,长廊蜿蜒曲折,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周母看着那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不禁感叹:“这地方真美啊,就像画里走出来的一样!”父亲坐在轮椅上,望着远处的万寿山,感慨道:“以前只听说过皇家园林的风光,今儿个可算是见识到了。”初心在一旁介绍着颐和园的景点,周小宇则忙着用相机记录下父母开心的瞬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