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三十章:寒梅映雪传清韵,驿路题诗遇故知
霜风卷着细雪掠过云麓山时,煜明正握着冻得发红的笔,在宣纸上勾勒墨梅的轮廓。案头《山樵杂咏》翻开着,老者那句“寒蕊抱冰存傲骨,暗香凝雪铸诗魂”犹在耳畔回响,他总觉得笔下的梅少了几分风骨,遂将画稿揉成团,裹着满腹惆怅,踏入了纷飞的雪幕。
山道上积雪初厚,每一步都陷出深深的脚印。转过弯,忽见半坡处一株老梅斜逸而出,虬曲的枝干上缀满冰晶,鹅黄的花苞在雪霰中若隐若现,恰似诗集中“冰肌玉骨立寒崖,点点星黄破雾来”的写照。煜明正驻足凝视,忽闻崖下传来阵阵斧凿声,循声望去,竟见个灰衣少年攀在峭壁上,手中凿子一下又一下敲打着岩壁。
“当心!”煜明疾呼,话音未落,少年脚下积雪突然崩塌。千钧一发之际,他冲过去抓住少年腰间麻绳,两人在雪坡上翻滚数圈才停下。少年拍着胸口喘气,露出憨厚的笑容:“多谢先生!我在凿崖壁上的冰泉眼,想着给梅树浇水。”
原来少年名唤砚秋,自幼生长在山中,每日与草木为邻。他指着梅树兴奋道:“这树每年腊月开花,香气能飘出三里地!去年有位先生路过,题了句‘冷艳独标高洁意,不随桃李竞春荣’,我便记在心里了。”
煜明心中一动,掏出怀中诗稿:“可是这句?我曾在驿站壁上见过此诗。”砚秋眼睛一亮,拉着他往山下跑:“先生定是那位诗人的好友!驿馆墙皮剥落,我正想重新描红诗句呢!”
暮色四合时,两人到了云麓驿。斑驳的土墙上,墨迹虽已淡去,风骨犹存。煜明抚摸着残句,忽听得身后传来清越的诵诗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转身见一青衫男子负手而立,鬓角微霜,手中握着支褪色的羊毫笔。
“墨兄!”煜明又惊又喜。来者墨玄是他早年游历结识的诗友,擅长以诗记事,曾在江南运河畔与煜明同赋《舟中夜话》。墨玄笑着展开油纸包,露出半块冷硬的炊饼:“算着你该往西北走,特意带了江南梅饼,可惜冻成石头了。”
三人围坐在驿馆的火塘边,砚秋添柴烧水煮茶,听两位文人谈论诗词。墨玄说起这几年浪迹天涯的见闻:在塞北见过“大漠孤烟直上九重霄”的雄浑,于岭南领略过“荔枝红透满山霞”的绮丽,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在这驿馆重读旧作,才知最难得的是与知己对诗的心境。”他望着跳动的火苗,目光悠远。
煜明取出老者的《山樵杂咏》,墨玄翻至《咏梅》篇,沉吟道:“‘不争春色三分艳,独守冰心一片幽’,此老胸中自有丘壑。”说着取出随身带的竹笛,吹奏起一支古调。笛声清冽,如寒梅落雪,砚秋听得入神,忽然跑出去捧回一捧雪水:“用这无根水烹茶,最能衬梅香!”
茶过三巡,墨玄取出素绢,见上面已题满诗句。他指着其中两句“驿路雪深留旧迹,诗心岁冷愈坚贞”道:“此去岭南有场诗会,你可愿同往?”煜明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梅影在雪幕中若隐若现,想起砚秋守护梅树的执着,墨玄跋涉千里的情谊,忽然有了灵感。
他铺开宣纸,挥毫写下:“驿外寒梅映雪开,故人踏雪觅诗来。笛声清越穿云去,茶韵悠长沁砚台。莫道天涯行路远,且将心曲寄幽怀。他年若忆今朝景,一片冰心在玉腮。”墨玄抚掌称妙,砚秋虽不解深意,却也跟着拍手欢笑。
次日清晨,墨玄要启程南下,煜明执意相送。两人踩着厚厚的积雪,沿着驿道缓缓而行。路旁梅树的花苞已微微绽开,暗香浮动。墨玄折下一枝梅花,递给煜明:“此去岭南,不知何时再见。愿你我如这寒梅,经霜傲雪,诗心不改。”
煜明珍重接过花枝,忽又想起昨夜诗中未尽之意,脱口而出:“雪径寻诗友,梅香入墨来。千山虽阻隔,一念即天涯。”墨玄大笑,将竹笛往他手中一塞:“好个‘一念即天涯’!他日若得佳句,就用这笛子吹给我听!”
目送墨玄的身影消失在山道尽头,煜明转身回驿馆。砚秋正在修补墙上的诗句,见他回来,举起凿子笑道:“先生,我把‘冷艳独标高洁意’刻在梅树旁的石头上了!”煜明望着少年通红的双手,又看看峭壁上凿出的冰泉眼,忽然明白,所谓诗缘,或许就是这般不经意的相遇,在寒梅映雪的清韵里,在驿路题诗的偶然间,让一颗颗诗心跨越山水,彼此映照。
回到家中,煜明将梅花插在青瓷瓶中。每当雪花飘落,他便取出竹笛吹奏,笛声掠过梅枝,恍惚间又回到那个雪夜的驿站,火塘的暖意、墨玄的诗句、砚秋的笑容,都化作跳动的音符,在寒夜中诉说着永不凋零的诗友之情。
喜欢云麓词心录:白云着请大家收藏:(www.2yq.org)云麓词心录:白云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