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和非洲两边魔法界打得不亦乐乎,也把一些封存在地下上千年的上古遗迹给意外解封出来了,主要还是因为他们使用战争魔法的时候,大肆挥洒魔力,让空气中以太的浓度在短时间内升高,从而引发了不少上古遗迹里面魔法物品的反应,使得它们主动展现出自己的位置。
唐鹤童和瓦列京去的地方,就是位于现意大利殖民的利比亚境内的一个海滨城镇,名为米苏拉塔,距离首府的黎波里也就200多公里的样子。
二人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根据「巴赫利亚」的情报显示,米苏拉塔市区郊外,因为巫师战争的原因,激活了一处腓尼基古代遗址,而且暗照情报人员传回来的照片显示,该处遗址很有可能是腓尼基时代新神迈尔卡特与旧神埃尔信仰体系过渡的时期,且根据以往能够搜集到的腓尼基资料对比分析,这处腓尼基神庙遗址很有可能是新神迈尔卡特遗留下来的「救赎殿」!
所谓的「救赎殿」就是迈尔卡特施展神迹治疗自己腓尼基信徒的地方,有传言称迈尔卡特不仅能够治疗一些肉体层面的伤病,连一些灵魂层面的伤害,也可以被他手中的「圣十字」给复原,甚至于,埃及神系之中出现的复活标志「安可」,也是以迈尔卡特右手中的「圣十字」为原型的。
是的,你没有看错,十字架这个意象从来就不是凭空而来的,如果要追溯的话,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十世纪的腓尼基神系,也是有了腓尼基的「圣十字」信仰之后,才有后面的埃及「安可」和基督「十字架」的。
而如今,唐鹤童发现情报人员传回来的神庙照片之上,居然有类似于陶文一样的图案,反倒是正常应该使用的腓尼基文字,在神庙中出现的非常少,即便他不想把这个「救赎殿」跟华夏文明联系起来都不行了,毕竟,陶文这个东西在中原文明夏朝的时候,都已经彻底弃之不用了,能够保留在三千多年前的腓尼基遗迹里面,只能够说明早就有唐虞时期的文化传播到西亚地中海一带了!
陶文也确实是一种能够承载神力的文字,例如道家自成体系的云篆,最早就是从陶文演化过来的,战国时期就有大量的香具上面,篆刻有各式各样的早期云篆字了。
陶文能够承载神力,主要就是因其天授,天道借由仓颉之手留在人间,用以帮助人类阐释和认知天道法则,只不过,后来人类为了方便互相之间的交流,不仅给陶文进行了注音,还将其规范成便于书写的方块字,逐渐失去了能够承载神力的作用罢了。
当然,不能够承载神力不代表不能够承载修炼者的念头,当书写者意念足够清晰,念头的份量足够重的时候,即便是简体字也会具备一定的特殊能力的,这也就是符箓一道和儒修一道的力量来源!
符箓暂且不说,这一道内容不单单涉及了文字的力量,也涉及到了与神明沟通的仪轨,是一套独属于道家的,非常复杂的体系,就说已经失落的儒修一道,其实在早年间就没有那么简单的,百家争鸣时期,孔夫子带着弟子到处乱窜,就是因为其实力足够强,放在现在就是性命修为足够深厚,遇到任何麻烦都能够轻松解决。
只不过,儒家修行的门槛相比于释家和道家而言,还是有点高了,不只是要有足够的阅读量,来催生一种被儒生们命名为「文气」的特殊真炁,还需要对自己的为人处事进行规范,且要求内外如一,不然的话,不仅「文气」不能够凝聚成型,心中有贼的话,还会使得「文气」反噬自身,好不容易积累而来的修为都会付之东流的。
这也是为什么,好些文人都能够着书立传,但是真正的儒修却非常稀少,然而,只要能够跨过门槛,且严格恪守自己立下的规矩和仪范的话,其实力也都普遍弱不到哪里去。
最知名的例子就是守城的于谦于少保和讨伐宁王的王云王守仁了,要知道,这二位先前跟异人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俱是在面临绝境之时,身体发挥了潜能,强行运转了周天,催生出来第一缕真炁,而这一缕真炁与他们一直以来涵养和学识相结合,生成了澎湃的「文气」,有了这股子「文气」,完全可以让他们做到「唇枪舌剑」和「下笔如刀,字字如剑」之类的程度。
可不要以为上述的「唇枪舌剑」和「下笔如刀」都是成语,就以为是虚指,这可是实指,代表的就是能够用语言化作物理层面的攻击,以及将笔墨形成的字迹当作神兵利器来使用,就像是现在异人界里面丹青流派的异人,其修炼功法异术最初的来源,就是这帮子儒修!
之所以耗费这么多笔墨在儒修身上,就是因为这次唐鹤童和瓦列京在去往米苏拉塔的船上,意外的遇到了一位跟他们二人目的地相同的华人儒修,他身上「文气」的浓郁程度就足以让瓦列京这个归属于“异类”中的半血血族,浑身不自在了,也就是这位儒修没有针对瓦列京,否则,瓦列京肯定会直接应激的直接血遁逃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