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凌风站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思绪万千。成为朝廷新贵后,各方势力的拉拢如同潮水般涌来,让他感到既兴奋又压力巨大。
不久前,一位权臣派人送来厚礼,那礼盒打开,里面是金银珠宝闪烁生辉,还有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暗示叶凌风加入他们的阵营。信中承诺,只要他点头,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便唾手可得。叶凌风并非没有心动过,在这官场之中,想要平步青云,有强大的势力作为后盾,的确能少走许多弯路。
然而,叶凌风心中有着自己的原则和抱负。他想起自己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有朝一日能凭借真才实学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祉。他深知一旦选择站边,便可能陷入无尽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从此失去独立施展抱负的机会。
“大人,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只要您点头,日后必定飞黄腾达。”来人谄媚地说道,眼神中满是期待叶凌风答应的急切。叶凌风皱着眉头,沉思良久。他在心中权衡着利弊,一方面是眼前可见的利益和快速晋升的通道,另一方面是自己坚守多年的原则和心中的理想。
叶凌风缓缓开口说道:“多谢大人美意,但我叶凌风只想凭自己的本事为朝廷效力,不想卷入无谓的纷争。”来人脸色一变,原本堆满笑容的脸瞬间阴沉下来,冷哼一声:“叶大人,您可要想清楚了,这官场可不是您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依靠任何势力,您恐怕寸步难行。”叶凌风神色坚定:“我心意已决,还望您回去转告贵主人。”来人见劝说无果,带着礼物,气冲冲地离去。
叶凌风望着来人离去的背影,心中也有些担忧。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可能会得罪这位权臣,日后在官场上必定会面临诸多刁难。但他并不后悔,他相信,只要自己一心为公,做出成绩,总会得到皇帝的认可和百姓的支持。
然而,现实很快便给了叶凌风一个下马威。在朝堂上,每当叶凌风提出一些利国利民的建议时,总会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这些大臣表面上言辞凿凿,以各种理由反驳叶凌风的提议,但叶凌风心里清楚,这背后少不了那位权臣的指使。
一次朝会上,叶凌风提出改革科举制度的一些想法,旨在选拔更多真正有才能的人进入官场。话刚说完,一位与权臣关系密切的大臣便站出来反对:“叶大人,科举制度乃祖宗定下的规矩,怎能随意更改?您这是标新立异,妄图破坏朝廷的稳定。”其他一些附和的大臣也纷纷点头。叶凌风据理力争:“如今的科举制度存在一些弊端,不少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因各种限制无法进入仕途,若不改革,朝廷将错失许多人才。”但无论叶凌风如何解释,那些大臣就是不松口,最终,他的提议被搁置。
下了朝,叶凌风心情沉重。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困难等着他。回到府中,他将自己关在书房,苦苦思索应对之策。他明白,单纯地坚持己见,与这些势力硬碰硬,可能只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他需要寻找盟友,寻找那些同样心怀正义、希望为朝廷和百姓做事的大臣。
叶凌风开始留意朝堂上各位大臣的言行举止,试图从中找出可以合作的对象。他发现,有几位年轻的大臣,他们在一些事务上的观点与自己不谋而合,而且为人正直,不与那些权臣同流合污。叶凌风决定主动与他们接触。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叶凌风找准机会,与这几位大臣攀谈起来。起初,大家还有些拘谨,但随着话题的深入,他们发现彼此对朝廷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着许多相似的看法。“叶大人,您提出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想法,我们十分认同。只是如今朝堂上那些势力盘根错节,想要推行恐怕不易。”一位大臣说道。叶凌风点头:“正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努力。”经过一番交流,他们决定私下结成同盟,互相支持,共同为朝廷的发展出谋划策。
然而,这个同盟刚刚建立,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那位权臣得知叶凌风与这几位大臣来往密切后,决定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他暗中指使一些言官,在皇帝面前弹劾叶凌风等人结党营私,意图不轨。
皇帝听闻后,十分震怒,下令彻查此事。叶凌风得知消息后,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这是权臣的阴谋,若不能妥善应对,不仅自己的仕途会毁于一旦,还会连累那些刚刚与自己结盟的大臣。
叶凌风与同盟的大臣们紧急商议对策。他们决定,一方面收集证据,证明自己并无结党营私之举,只是为了朝廷的发展共同探讨事务;另一方面,各自上书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心和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叶凌风亲自撰写奏章,在奏章中,他详细阐述了自己与几位大臣交流的初衷,都是围绕着如何解决当前朝廷面临的问题,如何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他还列举了自己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想法,表明自己一心为公,绝无半点私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