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就是对有功之臣的封赏。
至今为止,功勋最为卓绝的,自然就是张辽。
之前严洛大意,带着疑兵想要在严城下玩计谋,没想到反被对手重重设计、合围。
如果不是张辽突袭反杀柳杨大军,并顺势攻占柳林城,恐怕他这个流亡公子这次就真要亡了。
再就是公羊贺,当初带着严洛逃出镇胡城,之后连番大战,也是战功赫赫。
但眼下严洛却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正式的封赏。
因为在这之前,严洛必须调整一下国家的制度,以及后续官爵奖惩机制。
这就涉及到最重要的第三点,改制!
如今诸侯之中,已经有一些霸主级的意识到分封制弊端,开始设立郡县制。
这是从封建制朝着中央集权制演化的征兆。
严洛此时地盘不大,正适合从零开始,没有太大阻力的推行新的制度。
首先就是之前已经颁布的土地制度,其次是官职爵位制度。
什么上卿、上大夫之类的,太笼统,逐渐也会被时代所抛弃。
所以严洛决定率先实施九品中正制。
甚至添加一些后世公务员制度的优点,形成一套更为完整成熟的官员爵位体系。
这一套虽说有些超前,但将来这可以成为大一统帝国的模版直接套用,可以说是未雨绸缪了。
当然,以如今的生产力和国家大小,最初并不需要太细分,可以先搭好一个框架。
另外作为大虞诸侯,爵位不能直接套用公侯伯子男,否则他区区一个男爵,封出公侯伯之类的爵位,就显得有些僭越和搞笑了。
严洛在书房之中苦思冥想,东拼西凑,终于草拟出一套详细的官爵体系。
首先,最高部门就是以主君为首的决策机构——内阁中枢司,这将负责国家战略事务的决策,并直接对君主负责。
其次是九部,分别为礼、吏、兵、农、户、工、学、商、刑。
礼部选择精通礼仪的大臣,除了国家祭祀等大事之外,还负责外交事务。
吏部则是负责官员考评,监督,以及人事任免。
兵部负责军队事宜,国防军械等等。
农部负责农业生产事务,保障农民生计,培育优良农作物种子和研究先进农业技术。
户部负责统计人口、土地、户籍;负责国家税收稽查等等。
工部负责基础建设、科技研究,提升生产技术应用。
学部负责全国教育事宜,选拔各科优秀人才,在各地组建从蒙学、童学到专学的系统性学校,向现代学校理念靠拢,初步目标是全国扫盲。
商部是促进商业经济发展,并监督资本,在促进经济的情况下,也要管控资本带来的弊端。
刑部则是拟定国家各领域的专门法律,并严格执行,打击不法。
之所以将传统封建王朝的六部改成九部,严洛就是希望能分薄文臣集团的力量。
同时未来在学部,严洛还要大力发展细分学科,多培育出理科方面的人才。
在整个秦国扫盲率提升之后,再考虑科举这种选拔人才的形式。
现阶段来说,他只能通过举荐、征辟以及召唤,来获得相应人才。
之前组建的匠作营,则并入工部架构之下。
同时严洛还准备从亲卫之中选拔人才,组建情报部门。
一是对外获取他国情报的,二是对内监控百官的。
等到大一统之后,对内的可以换成监察部,遏制文臣集团的权力膨胀。
而爵位方面,现在暂时分成六等。
最次的是食邑五十户的乡士;往上是食邑百户的县士;
再往上是食邑三百户的县卿;第三等是食邑五百户的邑卿;第二等是食邑八百户的上邑卿;最高则是第一等的国卿,食邑千户。
以后等大一统了,食邑稍微提升一下,改成国公、某某侯、某某伯、某某子之类就行了。
所有食邑,只是名义上的爵位俸禄,不会有实际意义上的封地。
而且这些爵位,也不能世袭罔替,只能每一代降一个档次,且只能由一名子嗣继承。
所以哪怕是最高的爵位,如果后代之中没有什么人才,六代之后,也就只能沦为庶民了。
拟定好框架之后,严洛便招来张贤。
如今严洛麾下,对于礼仪比较精通的,也就只有阳榷。
而能够出使玄京,替严洛觐见天子最适合的人选,就是张贤,因为此人擅长交际,又懂得如何取悦贵族。
“礼部初设,由张先生暂代礼部鸿胪寺少卿一职,为秦国九品制中的正五品之职。
待封爵立国大典之后,便由你替寡人前往玄京,向天子复命,以全礼仪!
此事完成之后,寡人会将你调入商部任职,至少也会是正五品之职。”
九品中正制,张贤算是第一个看到的。
对于严洛独自想出来的的官制,张贤也是惊叹不已。
正五品官员,算是地位尊崇了,毕竟张贤当初对于严洛也是多有助力,廉价让出战马,又暗中透露柳氏商队的消息,更是第一个主动投效的助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