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周亚夫,给晏君七天时间!
七天之内,他若不想法子令晏国全境降伏,大秦军队便以其首级祭旗,踏平所有晏国城邑!”
严洛觉得还是给对方最后一次机会。
毕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此次周亚夫军报之中,也列出了损失。
哪怕秦军精锐无比,又有岳飞、张飞、赵云三位猛将摧枯拉朽般登上城头、攻陷宁城。
但5000多士兵,也有大约1500多人的伤亡,其中战死者数百人,轻伤重伤者六七百人。
在秦军甲胄、攻城器械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损失都如此巨大!
就算很多精锐都是召唤出来的,但召唤点数也不是大白菜,不能随便浪费。
而且,严洛也想知道,秦军闪电般攻陷宁城,会让周边诸侯有什么反应。
事态发酵,总需要给出一点时间!
......
不过两天功夫,卫公已经接收到了蔡国传来的加急战报。
秦国此战不但战果惊人,而且展现出来的实力,连他这个霸主都为之动容。
“严石臼当年也算是个豪杰,没想到虎父无犬子,秦君只有十五岁,便如此厉害!
哪怕是寡人,在十五岁之时,也完全无法与之相比!”
他这话没人敢接,但卫公却不以为意,随意将那战报书简丢在案几之上,对着下方驻守在卫国国都的蔡国使者淡淡道:
“蔡伯不是有开疆拓土之志么?
秦君虽然犀利,但在宁城也折损不少人马。
而且他本人又在丹水城内,除了那两三百亲卫营,不过只剩下千余新兵而已。
还有瀚阳城,守将不过是无名之将。
甚至于严城,寡人也可让尔等借道平丘。
蔡、姜、郑三国,此时不去攻掠秦国城邑,还在等什么?
等到秦国吞并晏国,回头再去吃了他们么?”
那使者恍然大悟,当下作揖道:
“有卫公此言,外臣便知道该如何回复我家君上了!”
卫国摆了摆手:
“去吧,蔡伯这人就是少些胆气,阴谋诡诈有余,真要做起大事,却显得畏首畏尾。
让他给晏国也带个话,四国灭秦,可瓜分其国土。
但若连个区区十五岁的少年都斗不过,那也是活该社稷败亡,国破身死!”
......
十月二十八,严洛给晏国国君的七日期限已到。
晏国国君最终还是服软,同意给其余城邑传出诏令,归顺秦国。
但正当严洛松了口气的时候,一连串的紧急军情奏报从各处陆续发来。
首先是丹水城附近,蔡、郑两国军队分别从东、南两个方向进逼而来。
同时晏国银安城、苇河城都有大军出现在了宁城附近。
甚至当天晚上,严城、瀚阳城黄忠、关羽,都传来城下有蔡、郑、姜三国联军出没的迹象。
而秦国将晏国国君的诏令发出去之后,却无一城选择降伏。
十月三十,晏国方面传来消息,一直以来不被晏君所喜,分封在银安城的公子积举起大旗,号称暂代储君之位、统领晏国军政要务。
且晏国已经和蔡、姜、郑三国达成协议,四国共伐秦国,届时不但能将秦国大军逐出晏地,还能攻占其城邑,开疆拓土。
这也是为什么龟缩在苇河城的晏昆吾第一时间响应银安城大军的原因。
丹水城这边,领头的乃是蔡国大将陈宝、郑国大将杨益。
他们各自率领了6000士卒,加上辎重队、民夫、辅兵和工匠,人数加在一起,多达四、五万人。
其余瀚阳城、宁城虽然也被攻打,但派出去的都是小股部队,目的是阻止有人来援助丹水。
而蔡国上将军张隆,更是率领三国其余联军,共计士卒2万8千人,民夫等6万人,号称十万大军,借道平丘城,直扑秦国都城严城!
丹水四县之地的县令等官员,除了朱县县令选择固守待援之外,其余三县不战而降。
一副四国想要将秦国多点开花、一战灭国的架势。
收到这些消息,严洛也不慌张。
事实上他之前就预料到了这种局面。
而丹水城,就是严洛故意留下来的破绽。
的确,现在丹水城除了200多禁军亲卫之外,只有周亚夫之前刚刚招募的1000新兵。
严洛身边,除了一个养由基,也没有什么着名大将。
张辽远在柳林城,公羊贺更是还在关外临川。
周亚夫部则被钳制在宁城之中。
秦国此时已经是四面皆敌!
只要破了丹水城,生擒严洛,秦国不攻自灭。
......
蔡国大将陈宝和郑国大将杨益会师在丹水城下,他们此刻志得意满。
毕竟大军一到,丹水三县之地望风而降,区区一个朱县县令也只是负隅顽抗。
陈宝派遣一支偏军围困,便有人将朱县县令首级斩落,开城投降。
而现在,整个丹水城都已经被大军围困,破城指日可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