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说话就是不用点太透,之前严洛对于王室,也没见得多么尊重。
但却在范衍面前说要派人觐见天子,并进贡王室。
道理很简单,为的就是提醒凉国,向王室讨要一份讨伐卫国的王命诏书。
毕竟眼下卫国称王,其他诸侯如果不在法理上进行压制,总有以下克上的意味。
同时,只要凉国那边吸引了足够多的卫国军队,秦国自然也会响应王命诏书,讨伐卫国。
但是如果凉国不中用,很快又被打垮了,那不好意思,秦国也不会当出头鸟。
至于为什么会去玄京见天子,纯粹是因为秦国懂事,给天子送点新年礼物而已,反正我们秦国又没有得到天子什么诏书。
不得不说,在这个位置上久了,严洛已经逐渐适应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
等范衍告退之后,阳榷便道:
“君上,既然准备与卫国动手,那铁矿勘探是否要暂时停下,专心在浑阴那边囤积物资士卒?”
严洛笑而不语,一旁诸葛亮也微笑道:
“铁矿勘探不必停下,而且勘探出的位置,最好就在秦国边境,与卫国乌当铁矿越近越好!”
阳榷愣了愣,随即也笑道:
“的确,如此一来,以卫国的霸道,必定会进犯秦国疆域,那时候秦国再配合王命诏书出兵,于公于私,都是名正言顺!”
君臣相视而笑,语气轻松。
毕竟不需要当出头鸟,又能名正言顺的将之前被卫国巧取豪夺的城邑土地夺回,这很难不让人心情愉悦。
而卫国如今的名将之中,彭元亮还在东线和齐国对峙。
剩下的,应该就是卿族董氏的董照,以及卿族令狐氏的令狐惰。
其中董氏实力最为强大,占据卫国中西部六座城邑,族中带甲三四万。
令狐氏则的封邑稍微差点,但也有四座城邑,族中带甲两万余。
不夸张的的说,卫国这卿族实力,比起当初严国整个国家,都要更为雄厚。
这就好比严洛原本世界三家分晋的魏赵韩,大国上卿,哪怕分家出来单独立国,也比很多诸侯国都更为强大。
只不过卫王也在逐渐设法削弱封臣,所以这些年,诛灭车蜃一族,又让董照、令狐惰两员名将只能无兵无权的坐镇万寿。
转而扶持提拔彭氏这个实力孱弱,只有一城封邑的小卿族。
不过彭元亮此人虽然悍勇,但属于兵形势类型的猛将,擅长身先士卒,闪击敌军。
但遇到善于防守,以及不寻求正面决战,懂得避实就虚的对手,就有些坐蜡了。
董照此人已经五十,但属于正奇相合,善于兵权谋类型的主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
堪称是十分全面的战略大师,深得前任卫公重用,为卫国攻伐下诸多城邑,甚至变革军制,影响深远。
说他是卫国称霸的头号功臣也不为过,昔日车蜃便曾经在董照麾下学习过一段时间。
现在想想,所谓国君觊觎车蜃妻子,然后转而迁怒于车蜃,何尝不是为了削弱董照党羽的一种手段。
至于车蜃为什么能从卫国成功出逃,董氏在其中恐怕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而令狐惰,则是兵技巧一派的大家,擅长训练士卒、整肃军纪、鼓舞士气、革新兵甲军械,更重军中实务,最擅长攻城、守城。
严洛和诸葛亮等人推测,如果诸侯果然纷纷出兵攻伐卫国,这两位必定不会被闲置。
凉国那边,因为需要攻打黑水关这块硬骨头,大概率会让令狐惰为将。
因为剩下的主帅,需要利用有限的兵力尽快将各地诸侯击破。
那么董照就最为合适,且还能利用此次机会,消耗一部分董氏私兵。
一群人开始摊开行军舆图,设想可能的战局。
正在这时,诸葛亮突然道:
“卫国地域看似辽阔,但却过于狭长。
而且董氏、令狐氏,皆囤积粮草兵甲,大量豢养私兵门客,看来并非卫国公室死忠之臣!
若是能令董氏提前立国,不仅可以将卫国疆域从中西部阶截断,还能阻断令狐惰领兵讨伐凉国之势。
当然,操作得当,也可以等令狐惰率军抵达黑水关之后,再设法策反董氏,鼓动其立国分卫!!!”
这听的阳榷、张贤都是目瞪口呆,严洛也有些佩服诸葛亮的脑子:
“但董氏毕竟是卫国世代卿族,虽占有六郡之地,又怎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立国?”
诸葛亮微笑道:
“人心不足蛇吞象,分封制便是国土分裂之祸根。
董氏这些年被卫王压制,却依旧能囤积诸多私兵,由此可见一斑。
平时董氏自然没有足够的理由立国分卫,但等到诸侯纷纷攻卫,又有王命诏书公之于众之后,他便有了足够的理由!
要么四处救火,消耗董氏之力与诸侯死斗,平白便宜卫王。
要么识时务为俊杰,顺应大势,自立为君,一同瓜分卫国城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