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彭元亮、彭元兴押着董照,率领卫国大军兵临董氏封邑云沧城下。
卫王本意,是希望借由董照来威胁董璋开城降伏。
但在两军阵前,董照这个为卫国开疆拓土,立下无数功勋的老臣,突然抢过身旁一名侍从短剑,直接横在脖颈之上。
这让周围看守的人都有些反应不过来,彭元亮、彭元兴也是进退无措。
董照看着城头董璋,仰天大笑道:
“老夫自问无愧于卫国,如今立大功而成阶下囚,实非董氏不忠,而是卫王无道!
待我死后,董氏当立,董璋吾儿,切记赏罚分明,不可令忠臣寒心!”
说完这句话,董照当即横剑自刎,热血喷涌,一代名将死于阵前!!!
这一幕让卫国上下目瞪口呆,云沧城头,董璋惊怒悲恸,以头抢地,指天发誓:
“自今日起,董氏裂土自立,不灭卫国公室,我董璋誓不为人!!!”
于是乎,卫王想半天想出来的以董照为人质,逼迫董氏献城降伏的计策,完全成了笑话。
随后董氏一面和凉国谈和,约定止息干戈。
凉国将之前占据的卫国城邑人丁、财富一起运回黑水关内,城邑土地本身让给董氏,随即便开始谋划平定林蛮、山蛮之患,暂时中止了东出战略。
董氏使者,也迅速前往玄京,求得大虞子爵封君头衔,董璋正式自立为董国国君。
万寿城中,大怒之下的卫王不顾手下劝阻,将董氏其余两子以及满门当街斩杀,皆头悬于市。
这消息传到严洛耳中的时候,他都忍不住心中吐槽,卫王这是被一连串的事情打击,开始彻底昏头了。
换成是他,还不如直接将董璋的两个兄长释放回去,烫手山芋让董璋处理,说不定还能分化董氏三兄弟,埋下祸根。
你倒好,直接帮董璋清除了竞争对手不说,更让董国上下同仇敌忾,拧成一股绳了。
如今卫国从原本不可一世的霸主、王者,一下子丢弃了令狐国四郡之地、董国六郡之地。
加上晏地、迁江以北失去的城邑,可谓半壁江山都被他人吞并。
不过严洛帮着卫王算了一下,即便是目前仅剩的土地,卫国居然还有二十郡的地盘。
如果加上明面上进贡给王室,实际上还被卫国官员掌控的凌霄城,卫国剩下土地面积,还是比秦国大了许多。
果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丢掉半壁江山和两个强力卿族地盘,国土面积依然在列国之中数一数二。
......
卫王从暴怒之中恢复冷静后,也已经意识到了不对。
但随即,他便展露出曾经睿智的一面。
一方面,命令麾下筹集粮草物资,准备派兵攻灭令狐国。
毕竟之前制定的国策,第一条是董氏的问题,现在已经搞砸了。
第二条是凉国,人家也已经和董氏媾和,退回黑水关内,一时半会卫国也是鞭长莫及。
令狐氏只有四郡之地,只有先将其灭掉,才能让卫王的威信稍微恢复一些。
另外一方面,卫国使者也开始四面出击。
对于此次混战中比较克制的申国,主动交好,许诺重利,让申国遏制北面刚刚诞生的邻居董国。
对于逃命回去的魏坤,则派出使者狠狠恫吓,随即又表示只要魏国选择臣服,卫王可以既往不咎,还会帮魏坤从王室那求得晋升爵位的诏令。
而对于此战之中没什么存在感的封国,卫国表示愿意直接将此战占领的赵国城邑割让给对方,并且明示双方可以约定时间举行相王大会!!!
前往秦国的使者,更是态度和蔼,表示卫王十分欣赏秦国和严洛,之前秦国获取的卫国城邑,卫王不会计较,希望能约定秦国与封国,稍后一起举行相王会盟。
所谓相王,就是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爵。
不得不说,卫王这一招,倒是毒辣。
封国此次并无什么亮眼表现,但其城邑众多,又与梁、赵接壤。
之前董照曾经攻占诸多赵国城邑,甚至连国都景阳都被攻取。
偏偏赵国和令狐国是接壤的,卫国在此地的驻军数量有限,所以卫王直接壮士断腕,以赵国城邑和相王的诱惑,引封国下场。
封国只要上当,那他便会夹在梁、秦、令狐三国之间。
这三者,要么是卫国的背叛者,要么都曾经发兵攻打过卫国。
而约定和秦国相王,就更毒了。
卫王认为,此次卫国之所以会成为众矢之的,被诸侯围攻,最大的原因就是只有他一人称王。
除却封国之外,如果秦国也称王,那天下王者众多,之前王室所谓的王命诏书,就成了笑话。
最重要的是,卫王笃定严洛这愣头青,是无法抵御称王诱惑的。
秦国一旦称王,与之接壤的梁、郑、姜、蔡等国,加上另外一个与秦国有仇的封国,又怎么可能坐视这位强大的邻居安心发展?
简单的外交,便能将诸侯投在卫国身上的注意力分散大半出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