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还加了三条。
11、流动兵工厂,多组建小型兵工小组,目的有二个:一是教会各游击区民兵传授简单的军工知识及简易地雷、手雷的制作,复装子弹。二是修理损坏的枪支。
12、加大火箭筒的产量,在军中普及火箭筒。特别是平原根据地,利用火箭筒简便易携,火力强的特性,作为拔除据点,炮楼的首选武器。当然火箭筒对坦克、装甲车,汽车来说也可以做到一发入魂,一发不够就两发,保证药到病除。
13、经济上,根据要发展生产,厉行节约,加强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调动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互助合作组织,促进生产,活跃经济;实行合理的税收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并健全财经制度,开源节流,杜绝浪费。经贸上要采取正确的贸易政策,吸引敌占区商贸企业或通过在伪军政机构的内线关系进行秘密贸易;加强贸易管理,严禁非必需品输入和战略物资输出;展开货币斗争,坚持和提高边币(抗日根据地发行的边区货币)的地位,打击伪钞(日伪发行的货币);与日伪军争夺集贸市场,保证抗日根据地内或游击区的集市贸易正常进行。
上面13条除了11、12条是李振华额外加上去的,其他的11条都是在抗战中证明过是行之有效的。李振华希望总结的这13条经验能提前应用到抗战中,减少老百姓和军队在日军扫荡中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李振华找到杨文翰,把他写好的文件交好杨文翰指正,杨司令认真的阅读了好几遍,感觉这份文件很有前瞻性,以往鬼子的扫荡已慢慢有了李振华所说的特点,如果日军要加强扫荡效果,很有可能会采取李振华所说的方式。杨文翰又加了一条,鉴于地道、抗日沟的工程量巨大,一定要在前期做好宣传工作,让老百姓认识到这些工程的意义,而不是简单的分派任务下去,毕竟这么大工程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李振华觉得首长加的这一条非常好,欣然接受。
两人又一起去找黎政委,黎玉看后,觉得这些措施对鬼子扫荡针对性很好。留下了文件,并表会尽快发送到各根据地,并上报军部和延安总部。
喜欢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