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鸽子,温初聚搓搓手,看着阴沉沉的天空,觉得天越发的冷了,也不知道太子殿下和沈如玉在关西如何?
关西
城南的施粥铺子里,沈如玉蹙眉看着后堂为数不多的几袋粮食,“稻米买来了吗?”
“没有。”身后的家仆摇头,“城里的几家粮商都说没粮了,没有人愿意出售。”
“哼!那些个奸商,不过是想再涨价,走,去找太子殿下。”
沈如玉披上斗篷走出粥铺,刚出门就见一车队压着厚厚的积雪缓缓而来。
“沈公子。”
一男子披着斗篷蹒跚往前挪步,“沈公子,这是我们府上送来的粮食,请沈公子接收。”
沈如玉急忙上前一拜,“多谢公子,请问是哪家府上?”
那公子眼波流转,笑了下,“城西,宋家。”
“多谢。”
沈如玉忙让人卸下粮食,见那宋公子小脸冻得红彤彤的,忙道:“宋公子要不要喝碗粥暖暖身子?刚熬好的。”
”好,多谢。“
旁边的人端来一碗粥,那公子接过道谢,双手捧在碗上,笑呵呵的看着沈如玉。
“沈公子,多谢您和太子殿下来关西救灾,原以为这次雪灾会死很多人,没想到这么平稳的就过去了。”
“还没过去!”
沈如玉看向粥铺里少的可怜的粮食,即使,将宋公子的这几车加上,也不过能撑两天,还有城北和城东的粥铺呢,不知道能撑多久。
朝廷拨下来的赈灾银两杯水车薪,全靠着云氏和几大商家撑着,就算关西有良心的富户送来粮食,也撑不多久。
受灾的百姓太多了,不只是关西的百姓,还有各地流民。
他们一听说太子殿下在关西赈灾施粥,都涌了过来。
都是大虞百姓,能不给吃吗?!
还有安置百姓的帐篷也急缺,关西驻军拨出两千多顶,远远不够,流民大部分还是露宿街头,长此以往肯定生事端。
关键,救灾只是一时的,雪化了还要春耕,种子哪里来呢,这些都是问题!
“沈公子,都会好起来,天马上热了,雪一化就好了。”
“雪化了,来年春耕,种上种子,就可以长出粮食,百姓就不会挨饿了。”
宋公子说的活灵活现,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连沈如玉的心情都好了不少。
“快喝吧,都冷了。”他柔声说。
“嗯。”宋公子低头喝粥,喝一口又抬头冲着沈如玉笑,眉眼弯弯的,像月牙似的,让沈如玉一时慌了神,不觉就愣住了。
“小姐,该走啦,小姐!”
“啊。”宋公子手里的碗晃了晃,差点没跌落在地上。
沈如玉这才回过神来,想笑,但是忍住了。
见她的视线偷瞄过来,他权当未看见,嘴里却说,“宋公子快回去吧,雪天路滑,别让家人担心。”
“沈公子?”宋公子噘起嘴巴,笑脸绯红。
“回去吧。”
沈如玉摆摆手,那宋公子跺跺脚冲着那家丁喊,“叫什么小姐,叫公子!”
“是,小姐!”
“你要气死我呀。”
宋家假公子气呼呼的走了,沈如玉旁边的家仆笑道:“这样的小姐再多一些就好了,咱就不愁粮食了。”
“别瞎说,将宋府捐赠的这笔记下来。”
“是,公子。”
沈如玉望着宋家的车队出神,不由的又想到那张笑脸,蓦然间发现,原来她笑起来,眼睛很像温初颜。
哎,也不知道此刻,初颜在雁门关做什么?
有没有又和蛮夷交战了,但愿边关无战事,天下无饥馑。
雁门关 州府衙门
此刻,温初颜正在审讯抓到的那个州府衙门的文吏,一个文吏能有几两硬骨头,只是抽了几鞭子就招认了。
确实是他买的药,连另外两个灌药的狱卒也供了出来。
他们三个人都被一个叫刘印的人管着,沈如月也是他们配合着那个叫刘印的,在狱中换走的,又随便找了女死囚顶上。
那个叫刘印的两年前找到他们,一开始就是小恩小惠,喝酒吃肉,也没什么事情。
就在上次雁门关之战时,刘印忽然很兴奋,说他们的机会来了,马上晋城军过来接手雁门关,会让他们加官进爵。
所以,那个时候,他们几个都没逃走,誓与雁门关共存亡。
因此,战后还得到程太守的重用。
萧熠又问了细节,是否知道刘印是谁的人。
他们都摇头,具体不知,平常的对话中,只听到他经常提承恩侯,应是承恩侯的家奴。
“承恩侯?”
温初颜印象里没有这个人,却听萧熠冷笑两声,“承恩侯是萧怀瑾的舅舅,贤妃的哥哥。”
温初颜稍稍松口气,今时今日,终于算和萧怀瑾搭上线了。
只要找到这个刘印,也不怕那些胡人不招了,胡人一旦招供,肯定就有了萧怀瑾通敌卖国的实证。
不过,那三个狱卒也不知道刘印住哪,只知道在城隍庙附近的一处宅子、
温初颜怕打草惊蛇,只能画了人像私下搜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