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秦妙清说完话后,卫辞立刻告辞。
一出茶馆他就忍不住思索了起来,今日秦妙清这事做的没头没尾,让卫辞一时有些琢磨不透。
若是她是真的一片善心想要帮助荆州百姓所以大方捐粮,卫辞还真有点不信。
就连她托卫辞处置什么她在荆州的粮食。
卫辞都觉得她不是真心想要让自己来办。
不然她又怎会这么轻易被自己说服。
但她今天这一手卫辞的确又没看透她到底想干什么。
由于双方思维的差异,卫辞完全想不到这世上会有人无聊到演场戏只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善良。
不过卫辞虽然搞不懂秦妙清的想法,但有一点他是看懂了的。
那就是秦妙清想在四皇子或自己面前,捐一批粮食给荆州的百姓。
对比,卫辞完全不觉得秦妙清是真的想做好事,所以捐粮。
不是卫辞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而是荆州赈灾这个事,之前已经来过一次了。
几个月前太子前往荆州赈灾,秦妙清若是真可怜荆州百姓,那时为何无动于衷?
怎么不见她跑到太子面前捐粮?
太子在朝中势大,秦妙清却真有善心,她完全可以找太子。
不仅能帮助荆州百姓,还能在太子面前刷好感度,这明明是一举两得事。
除非她提前知晓太子会侵吞赈灾款。
可就算她提前知晓此事,之前太子赈灾她不捐粮食,如今四皇子赈灾反倒开始捐,她为何不怕得罪太子呢?
卫辞只能猜测,她心中知道太子很快就要倒台。
所以哪怕太子眼下看来再如日中天,她也丝毫不把太子放在眼里,甚至会下意识忽略她。
忽略太子,却要向四皇子示好。
再加上她之前下意识提醒娘亲,避着四皇子妃的生意,不要得罪四皇子妃。
如今卫辞几乎可以八成确定,秦妙清认为四皇子将来贵不可言!
所以,四皇子真的会是那条真龙吗?卫辞一边思索一边回家。
卫辞这种人很难全心全意的相信别人,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哪怕秦妙清的所作所为近乎明着告诉他,四皇子前途不可限量。
卫辞还是会通过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观察,自己的判断做事。
秦妙清的所作所为,在他这里只具有参考价值。
卫辞回到家里发现尔雅与何琇莹已经给他收拾好了行李。
卫辞在家中又待了一天,第二天就踏上了前往荆州的路程。
卫辞离开家以后,京中的日子倒也平和。
何琇莹出了孝期,也能出门应酬了,尔雅顿觉压力轻了点。
就是她每每出门,稍不留意就会遇到秦妙清。
每次见到她,尔雅也都笑着跟她说话,依旧一副很喜欢她的模样。
秦妙清有时候是真的看不懂,卫辞的母亲明明表现的很喜欢她。
为什么从来没考虑过让自己做她的儿媳妇,她比何琇莹差哪了?
论出身,论相貌,论对卫辞的心,秦妙清都觉得自己远远强于何琇莹。
凭什么最后嫁给卫辞的却是何琇莹!
殊不知,尔雅心中也在纳闷,为什么秦妙清还常缠着她?
卫辞都成亲了,为什么她还不死心?
就算她再疯,靖南王府又不会疯,她跟卫辞根本就不可能。
靖南王再怎么说也不会把闺女嫁给一个六品小官,哪怕是庶女!
尤其是卫辞现在已经成婚了,她和卫辞就更不可能了,这个秦妙清究竟在想什么?
还有靖南王妃,为何到现在都没有给秦妙清定下人家?还能让她一个未出阁的女子经常出门。
整的尔雅现在都不喜欢出门闲逛了,就怕遇到秦妙清要演戏。
与秦妙清又演了一场戏后,尔雅找借口离开,去了长隆街道。
说起来还是托秦妙清的福,自从她提过一次长隆街道后,尔雅就在这里买了两个店铺。
一个跟王夫人合开绸缎庄,一个租了出来。
本来这条街道的人流量倒也说不上多好。
直到前段时间,长隆街道上中央的地方有一座茶楼。
茶楼的主人别出心裁,请来一位十分漂亮的琵琶女。
那女子色艺双绝,声名远扬,引得茶楼人流如织,整条街道的商户都跟着受益。
尔雅与王夫人的绸缎庄也跟着赚了不少。
最近尔雅和王夫人也爱到这条街上多走动。
查完店铺,尔雅转头就去了生意极好的茶楼,她也来听曲。
真别说,琵琶女的琵琶还真有点功夫,连尔雅这种不懂琵琶的人都听的十分入神。
人也长的十分漂亮,哪怕放到现在都能去混娱乐圈。
尔雅慢悠悠听她弹完一曲,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正准备离开。
不曾想那琵琶女弹完琵琶,站起身朝听曲的客人行了一礼后,突然开口说话了,她朗声道:
“诸位贵客,想必大家也都听说了今年荆州大旱的消息。
如今的荆州赤地千里,田土皲裂,庄稼颗粒无收,昔日沃野,如今满目荒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