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曹操听说李孚已经出来,拍手笑道:“果然和我说的一样。”李孚见到袁尚后,袁尚非常高兴。后来袁尚没能救成邺城,战败逃到中山,袁谭又追击他,袁尚逃走。李孚和袁尚走散了,于是投奔袁谭,又担任他的主簿,向东回到平原。曹操进攻袁谭,袁谭战死。李孚回到城中,虽然城里的人都投降了,但局势仍然混乱不安。李孚想见曹操,于是骑马来到曹营,声称自己是冀州主簿李孚,有密事要禀报。曹操接见了他,李孚磕头谢罪。曹操问他有什么密事,李孚说:“现在城里强弱相争,人心惶惶,我认为应该让新投降的人中那些被内部信任的人去宣传您的命令。”
曹操说:“你回去宣传吧。”李孚跪下请教具体怎么宣传,曹操说:“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宣传吧。”李孚回到城中,宣布“各安其业,不得互相侵犯”,城里的局势这才安定下来。他回去向曹操复命后,曹操认为他很有能力。后来他被小人离间,只被安排了一个闲职。他出任解县县长,以严厉着称。后来他逐渐升迁至司隶校尉,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但精力和智慧丝毫未减。他最终死于阳平太守任上。李孚本姓冯,后来改姓李。
杨沛,字孔渠,是冯翊万年人。初平年间,他担任公府令史,后来被任命为新郑县令。兴平末年,百姓饥荒,杨沛督促百姓多储存干枣,收集豆子,检查谁有多余的粮食,用来救济那些缺粮的人。就这样,他积累了千余斛粮食,藏在小仓库里。当时曹操担任兖州刺史,向西迎接天子,他带来的千余人没有粮食。路过新郑时,杨沛拜见曹操,把干枣都献了出来。曹操非常高兴。后来曹操辅佐朝政后,提升杨沛为长社县令。当时曹洪的宾客在县境内,征调物资不肯按规矩办事,杨沛先打断了他的腿,然后杀了他。因此曹操认为他很有能力。他多次升迁,先后担任九江、东平、乐安太守,都有很好的政绩。后来他因为和督军发生争执,被判处髡刑,服劳役五年。
劳役还没结束,当时曹操正在谯县出征,听说邺城的人不遵守法令,于是下令挑选邺令,要求像杨沛这样严厉能干的人。因此杨沛从囚徒中被提拔为邺令。任命后,曹操接见了他,问他:“你打算怎么治理邺城?”杨沛说:“我将竭尽全力,严格执行法令。”曹操说:“好。”然后对在场的人说:“你们要小心,他可不是好惹的。”曹操还赏赐了他十个奴隶和一百匹绢,既是为了激励他,也是为了回报他当年送干枣的恩情。杨沛告辞后,还没到邺城,曹洪、刘勋等军中的权贵就害怕他的威名,派家人骑马去告诉子弟,让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杨沛担任邺令几年后,因为政绩突出,被提升为护羌都尉。建安十六年,马超造反,大军西征,杨沛随军,负责监督孟津渡口的事务。曹操已经南渡,其他人还没渡完,一个中黄门先渡过河,忘记带行轩,私自北还去取,他向手下要小船,想独自先渡。手下呵斥他,不让他过。
黄门和手下争吵起来。杨沛问黄门:“你有通行证吗?”黄门说:“没有。”杨沛大怒:“我怎么知道你不是想逃跑?”于是派人揪住他的头发,拿着棍子要打他,黄门趁机逃跑了,衣服和头巾都被扯破了,他向曹操告状。曹操说:“你没死就算幸运了。”从此,杨沛的名声更加响亮。关中平定后,他接替张既担任京兆尹。黄初年间,朝廷推崇儒雅之士,而杨沛本来是因为办事能力强被重用的,于是被安排在里巷中闲置。他先后担任过多个城市的长官,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也不肯巴结权贵,所以退职后,家里一贫如洗。他在家里治病,借住在儿子的房子里,没有其他奴仆。后来他占了河南几阳亭附近两顷荒田,盖了一个种瓜养牛的小屋,住在里面,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受冻挨饿。杨沛病逝后,乡亲、朋友和以前的下属、百姓为他料理了后事。
总的来说,自从东汉末年以来,刺史总管各郡,负责地方政务,不再仅仅是以前的监察职责了。曹操开创基业,直到曹魏结束,这些刺史都是当时有名望、有实绩的人。他们都精通事务的关键,威严和恩德并重,因此能够治理好万里疆土,被后人传颂。
喜欢白话三国志请大家收藏:(www.2yq.org)白话三国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