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殇公子曹上,早年去世。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他被追封谥号,但没有留下后代。
楚王曹彪,字朱虎。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被封为寿春侯。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他的爵位提升,改封为汝阳公。黄初三年(公元222年),被封为弋阳王。当年又被改封为吴王。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改封为寿春县王。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又改封为白马王。太和五年(公元231年)冬天,曹彪来京都朝见。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他被改封为楚王。当初,曹彪来朝见时,违反了禁令。青龙元年(公元233年),他被有关部门上奏,皇帝下诏削去他的三个县,共一千五百户。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大赦天下,恢复了他被削去的县。景初三年(公元239年),他的封地增加了五百户,总共达到三千户。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密谋迎接楚王曹彪到许昌,企图拥立他为帝。这件事在王凌的传记中有详细记载。为了调查此事,朝廷派遣傅及侍御史前往曹彪的封地进行调查,并逮捕了所有与之相关的人员。廷尉请求将曹彪押解到京都治罪。于是,朝廷依照汉代燕王刘旦的先例,派兼廷尉大鸿胪持节赐给曹彪玺书,严厉斥责他,并让他自行了断。《孔衍汉魏春秋》记载了当时的玺书内容:“古代先王行赏时不会放过仇敌,用刑时也不会回避亲戚,这就是至公至正的道理。所以周公流着泪处决了管叔和蔡叔的罪行,汉武帝怀着悲痛断送了昭平君的性命,这些都是古今不变的常理。曹彪,你是国家的至亲,本应在外藩辅佐国家,却不能遵守王法,反而与奸邪之人勾结,与太尉王凌、兖州刺史令狐愚串通,图谋不轨,危害社稷,心中只有悖逆,毫无忠孝之意。如果宗庙有灵,你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先帝?朕深感痛心,你自陷罪孽,既然已经查明事实,朕也深感无奈。有关部门奏请将你交付大理寺治罪,朕考虑到宗族的情分,不忍心让你在市朝被处死,所以派使者赐书给你。你自己作孽,不是别人强加的,燕王刘旦的下场,你应该引以为戒。你自己好好考虑吧!”曹彪最终自杀。他的妃子和儿子们都被削去王爵,降为平民,流放到平原。曹彪的官属以下人员以及监国谒者,因为知情不报且没有尽到辅导的责任,都被处死。他的封国被废除,改为淮南郡。正元元年(公元254年),皇帝下诏说:“已故楚王曹彪,背叛国家,依附奸邪,身死之后,无人继承,虽然这是他自取灭亡,但朕仍然感到惋惜。包容过错,这是对待亲人应有的态度。现在封曹彪的长子曹嘉为常山真定王。”景元元年(公元260年),曹嘉的封地增加,总共达到二千五百户。据《晋书》记载,曹嘉后来进入晋朝,被封为高邑公。元康年间,他和石崇一起担任国子博士。后来曹嘉担任东莞太守,石崇担任征虏将军,负责监督青州和徐州的军事事务,驻扎在下邳。曹嘉曾写诗送给石崇,石崇也作诗回应。王隐的《晋书》记载,吏部郎李重曾上奏说:“魏氏宗室中有很多人被压制,但曹嘉的才干和学识虽然不如曹志和曹翕,但他品性纯洁,修养良好,甚至超过了他们。他曾经担任过两个郡的太守。我认为应该优先考虑他的后代,可以任命曹嘉为员外散骑侍郎。”
刚殇公子曹勤,早年去世。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他被追封谥号,但没有留下后代。
谷城殇公子曹乘,早年去世。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他被追封谥号,但没有留下后代。
郿戴公子曹整,继承了他堂叔郎中曹绍的后代身份。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他被封为郿侯。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曹整去世,没有留下儿子。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他被追封为戴公。彭城王曹据的儿子曹范被过继给曹整,继承了他的爵位。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范被封为平氏侯。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改封为成武侯。太和三年(公元229年),他的爵位提升为公。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曹范去世,被谥为悼公,也没有留下后代。青龙四年(公元236年),皇帝下诏让曹范的弟弟东安乡公曹阐继承郿公的爵位,继续作为曹整的后代。在正元、景元年间,曹整的封地多次增加,总共达到一千八百户。
灵殇公子曹京,早年去世。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他被追封谥号,但没有留下后代。
樊安公曹均,继承了他叔父蓟恭公曹彬的后代身份。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他被封为樊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均去世。他的儿子曹抗继承了他的爵位。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均被追封为公爵,谥号为“安公”。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抗被改封为蓟公。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他又被改封为屯留公。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曹抗去世,被谥为“定公”。他的儿子曹谌继承了他的爵位。在景初、正元、景元年间,曹谌的封地多次增加,总共达到一千九百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