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鼓掌祝贺,小满兴奋地问:"爸爸,我能设计我的房间吗?"
"当然,"明远笑着回答,"你可以当小小顾问。"
派对结束后,明远独自留在办公室里整理资料。窗外的桂花树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月光给新挂的招牌镀上一层银边。他打开电脑,开始修改"绿荫社区"的设计图,心中充满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直到刺耳的电话铃声打破宁静。
"明总监,好久不见。"张成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来,带着刻意的亲切,"听说你开业了?恭喜啊。"
明远的后背瞬间绷紧:"有什么事?"
"别这么紧张,"张成轻笑一声,"我只是想给你一个忠告。'绿荫社区'的开发商王总,是我高尔夫球友。他告诉我,你们签的是对赌协议?"
明远的手指捏紧了电话。确实,为了争取这个创业后的第一个项目,他接受了苛刻的条件:如果设计方案不能在一个月内通过,不仅拿不到设计费,还要赔偿前期成本。
"商业机密都这么随便告诉别人,"明远强作镇定,"王总的职业操守令人担忧。"
张成大笑:"老明啊老明,你还是这么天真。商场如战场,谁在乎手段?"笑声突然停止,语气转为冰冷,"放弃这个项目,我可以撤回诉讼。否则,我会让所有人知道,'共生设计'的创始人是个窃取前公司机密的骗子。"
明远直接挂断了电话。窗外的树影突然变得狰狞,像张成伸来的利爪。他深呼吸几次,打开设计文件,却发现思绪乱如麻。
手机屏幕亮起,是苏晴发来的消息:"小满说她的标志还需要加只小猫,明天画给你看。我们爱你,晚安。"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像暴风雨中的锚,让明远稳住了心神。他回复了一个爱心,继续投入工作。无论张成耍什么花招,他都不会再让家人失望。
第二天清晨,明远被敲门声惊醒。他居然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着了,电脑还开着,设计图只完成了一半。
林姐站在门口,脸色凝重:"出事了。星辰创意在行业论坛上发了一篇文章,暗示你的'共生理念'剽窃了他们的集体智慧。已经有媒体开始转载了。"
明远刷着手机上的报道,胃部一阵绞痛。张成这一招又狠又准,直接打击他刚刚建立的专业声誉。更糟的是,"绿荫社区"的王总发来消息,要求提前看方案,语气明显冷淡了许多。
"我们得加快进度,"明远对林姐说,"今天完成初稿,明天我去见王总。"
林姐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她了解明远的固执,也知道此刻他需要的不是质疑,而是支持。
接下来的36小时,明远几乎没合眼。苏晴带着小满来看过他一次,留下热饭和干净衣服。小满的新画——加了小猫的标志——贴在电脑旁边,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然而,当明远带着方案站在王总面前时,迎接他的是冰冷的拒绝。
"太理论化了,"王总翻了几页就合上文件夹,"我要的是实用、经济的改造方案,不是学术论文。"
明远试图解释:"但多代同住需要充分考虑..."
"张成说得没错,"王总打断他,"你总是沉迷于理想主义。"他站起身,示意会议结束,"按照协议,你有一次修改机会。三天后我要看到可行的方案,否则我们终止合作。"
走出开发商办公室,明远的手机响起。是"未来家居"大赛的合作邀请——一家知名建材商想与他合作开发"共生住宅"的配套产品。讽刺的是,专业上的认可与商业上的挫折同时降临,让他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回到工作室,明远瘫在椅子上,眼前发黑。失败的可能性第一次如此真实地逼近——如果失去"绿荫社区"项目,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新生工作室的致命打击。张成一定会借机大做文章,让其他潜在客户望而却步。
"要不要...考虑用星辰创意的一些技术参数?"林姐小心翼翼地问,"我知道这不合规,但有些结构设计确实是行业通用..."
"不行。"明远斩钉截铁地拒绝,"一旦开始走捷径,就停不下来了。"
他走到窗前,看着那棵在风中摇曳的桂花树苗。小满昨天刚给它浇过水,还系了一条红丝带,说这样"家树"就不会孤单了。
"我有个想法,"明远突然转身,"但不是在这里能完成的。林姐,能帮我联系几位本地的老住户吗?我想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需求。"
三天后,明远再次站在王总面前,这次他带来的不是精美的效果图,而是一本厚厚的访谈记录和据此修改的设计方案。
"78岁的李奶奶最担心的是上厕所不方便;5岁的彤彤希望有个能看星星的阁楼;张阿姨说厨房太小,没法同时容纳她和女儿..."明远一页页翻着记录,"这些才是真正的'共生'需求,不是我想当然的设计理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