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年,十月。
随着三藩战事情况的不断明朗,太皇太后在康熙的默许下派人将胤佑阿哥交回给戴佳贵人抚养。
看着慈宁宫的宫人们收拾着胤佑的物品,安嫔枯坐在主殿无悲无喜。
“娘娘?”安嫔的贴身宫女小心翼翼地喊道。
安嫔缓缓偏头,“怎么了?”
“胤佑阿哥的东西收整好了,娘娘要送一下阿哥吗?”
安嫔一顿,沉吟许久,叹了口气,“不必了见面也只是徒增伤感。”
“娘娘…”
见安嫔闭上双眼,宫女默默地退下。
等到启祥宫主殿只剩下自己一人时,安嫔缓缓睁开双眼。
皇上向她的家族透了口风,她已经通过家族的传信知道自己将要被送回家了。
虽然看起来是惩罚,但安嫔觉得倒也还好。
皇上没有计较她的失误,家族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
这个下场,已经算是不错的了。继续待在宫里,日子不一定好过到哪里去。
毕竟,胤佑这个事闹得现在差不多算个公开的秘密了。
而这就是她的失误。
没办好这件事,皇上心底没芥蒂根本不可能。
只是她走后,戴佳贵人和胤佑的日子怕是会很难过。
荣嫔是钟粹宫主位不假,但胤佑不是钟粹宫唯一的阿哥,日后的前程也难讲。
安嫔想了想,向殿外喊了一声,“来人,帮本宫研墨。”
……
听闻康熙将安嫔、敬嫔等一些妃嫔送回家,不仅原封不动地退回嫁妆和陪嫁下人,还给了赏赐。
林玲倒茶的手一顿,见张庶妃疑惑地看向自己。
她若无其事道,“是吗?按道理这驱逐出宫不是一种惩罚手段吗?”
林玲将倒好茶水的茶杯递到张庶妃面前,“妹妹尝尝本宫泡茶的手艺有没有精进。”
张庶妃摇摇头,“对家世低的或许才是,本朝又不计较这些。无论是皇上还是先帝的后宫都有这样的例子。”
张庶妃作为后宫老人,对这段历史再是了解不过了。所以听闻康熙又将一些妃嫔送出宫,完全不吃惊。
对于先帝那轰轰烈烈‘离婚’的例子,林玲自然是听说过的。
反而康熙这个例子,她还是第一次听说,“是吗?”
见林玲不太了解的模样,张庶妃便给她解惑道,“姐姐进宫晚,之前也有些妃嫔被选进宫没几年又送出宫。甚至有陪嫁下人去世的,皇上都会给补上。”
林玲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原来如此,倒是本宫孤陋寡闻了。”
张庶妃笑着摆摆手,“这也正常,毕竟都是些旧事了。不过皇上此举,倒也显得仁厚。”
“是啊!”林玲微微点头。
张庶妃端起茶,抿了口茶,称赞道,“嗯!姐姐手艺更加精进了。”
“是吗?多谢妹妹的称赞了。”
……
慈宁宫
“皇祖母,如今三藩平定。孙儿觉得是时候大封六宫,让后宫同喜。”康熙向太皇太后说道。
太皇太后微微颔首,“那皇帝你是怎么想的?”
康熙恭敬道,“孙儿想进佟佳贵妃为皇贵妃;良妃抚育子嗣有功,晋封为贵妃;钮祜禄妃协理六宫事务尽心尽力,晋升为贵妃。除此之外,朕还想晋几位嫔位为妃,以彰其功。”
太皇太后挑了挑眉,皇帝果然是个‘孝子’,对母家极尽照顾。
这后宫封了,前朝想必也不会落下。
“如此倒也合适,只是这后宫大封,牵涉甚广,皇帝还需权衡各方。”太皇太后不动声色提点道。
康熙转了转手上的扳指,知道太皇太后对他对佟佳贵妃的荣宠不满,“皇祖母放心,孙儿还想将咸福宫的博尔济吉特贵人和永和宫的乌雅贵人都晋升为嫔位。”
太皇太后双眸微眯,知道这是康熙的退让,她也知道见好就收。
“皇帝能如此用心于后宫,也是好事!”太皇太后面带满意地笑了笑,“只是莫要让这恩宠引得后宫生乱。”
“谨遵皇祖母教诲。”康熙恭敬地回道。
看着康熙离开的背影,太皇太后屏退众人后,忍不住嗤笑一声。
她对着刚刚一直以‘透明人’的形象坐在一旁的太后说道,“你瞧瞧!哪怕佟佳氏如此烂泥扶不上墙。皇帝还是看在自己的表妹份上晋封她的位分。如今居然还要做皇贵妃了,指不定哪天就是皇后了。”
太后倒一脸预料之中,毕竟她的这个皇后之位、太后之位。
不也是得益于太皇太后是先帝的亲母吗?
现在康熙做的,不过是之前太皇太后做的罢了。
“姑祖母,事已至此,多说无益。皇帝现在明摆着偏爱佟佳家族,您又何必对此有意见。”太后对太皇太后执意计较这个很无奈。
“哀家今日若不说,你以为皇帝大封六宫,会晋升咸福宫吗?”太皇太后蹙眉,对太后摆烂地态度怒其不争,“日后,蒙古在大清的势力会越来越衰微。”
“姑祖母,那我们又能怎么办呢?现在好不容易养了胤祺了,日后不也是一份保障吗?”太后跟太皇太后分析道,“何况皇帝就像先帝一般,不乐意宠幸蒙古女子。我们难道还能强硬着压着他去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