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林振华他们一起祭拜一一九团烈士后,张天一就回到了涪城,继续着在中医馆坐诊的日子。张天一寻找烈士骸骨这一单,是张天一这几年来,唯一一单没有任何收入的一单。但张天一还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满足。不是林振华父子不愿给钱,而是张天一拒绝收钱。毕竟,能为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寻得安息之所,是一件无比有意义的事。
玄通观中医馆这两年在涪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春节过后门诊量大幅度增长,现在每天接诊量已经达到了两百人,杜勇军夫妇二人明显忙不过来。于是张天一从黔西回来后,就招了一个人。那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已婚女子,在玄通观中医馆,专门负责算账、收钱。而杜勇军夫妇则专心看病和抓药。不但如此,他们营业时间也长了。从早晨八点开门一直要看到晚上九点多。反正要把当天的病人看完才收工。因此张天一给杜勇军夫妇的待遇也变了,除了正常工资外,直接给了他们夫妻俩三成的股份。另外每治愈一个病人,他们夫妻还可获得一定的额外奖励。这样下来,杜勇军夫妇二人也算月入过万了,那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招人。张天一需要招一人帮忙抓药,另外还想招一名中医师。抓药的人很快就招到了,但中医师就不好找了。有证的要么进了医院,要么自己开诊所,没几个人愿意到他人诊所坐堂。就算有,其技术也让人信不过。
就在这时,市第一人民医院唐院长打来了电话。张天一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挂了个顾问衔。这两年一直没去过医院,也没在医院领过工资。电话里唐院长就是找张天一这个顾问帮忙的。
原来,市第一人民医院去年招了两名中医学研究生,准备让医院里中医科的老中医带一带,为中医科培养年轻骨干。哪知这些老中医虽明里带着,暗中则不教有用的东西。结果快一年了这两名中医学研究生什么都没学会,每天干的尽是给这些老中医端茶倒水的杂事。这让唐院长非常气愤,但又不好翻脸。毕竟这些老中医要么是医院花大价钱从民间请的,要么是退休后再请回来的。一句话不对,人家就说不干了。医院根本得罪不起。最后没办法,唐院长想到张天一,干脆就想让张天一带一带他们。他相信以张天一的人品,是会认真教的。
唐院长告诉张天一,他只管带徒弟,那两名中医学研究生的工资由医院发。张天一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一来是因为玄通观中医馆太缺人了,对方是研究生,底子不错,他和杜勇军稍微带带,就能上手。二来则是张天一一直视把中医发扬光大为己任,如果连徒弟都不肯带,那么怎么发展中医啊!
张天一和唐院长约定,那两人须在他的中医馆学习三年。唐院长欣然同意。那两人开始见张天一如此年轻,还有些轻视。但跟着张天一看了一天病后,就被张天一的手段折服,然后就虚心地跟着张天一和杜勇军学习了。
转眼时间就到了七月,李佳怡她们的科研小组本来是不放暑假的。因为科研项目已经进入到了攻坚阶段。但团队教授考虑到她们是学生,于是就给他们几位研究生轮流放了三天假。毕竟她们研究生只是科研小组的助手,并非主力。
这三天,李佳怡回了涪城和张天一一起把新房的装修定了下来。并找设计师做好了图纸,并将图纸给了汪老板。剩下的就不需要张天一和李佳怡操心了,汪老板自会联系装修公司按图施工。只有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才会联系张天一,进行讨论修改。
到九月初,“学府名苑”项目已经基本完工,只剩下部分绿化还在施工中。张天一的新房已经装好。汪老板打来电话,让张天一去看一看效果,有不满意的地方,好找工人修改。
张天一第一次装房子,根本没经验,哪能有什么不满意。整个房子装得可谓富丽堂皇,看到哪儿都觉得好,觉得漂亮,根本找不出毛病。看着这么漂亮的新房,张天一有一种不真实感。他都不敢相信,这么漂亮的房子是属于他自己的。
今年国庆节,李佳怡没有放假。国庆当天张天一一个人办完接房手续。由于张天一和李佳怡还没办结婚证。房本上暂时只写了张天一一个人的名字,张天一打算等他和李佳怡结婚后,再添上李佳怡的名字。
张天一虽然有了房,但却没了钱。张天一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犯了“财缺”。跟师父王玄真做几年丧葬法事,存下几万块钱,结果订婚给了聘礼;帮李虎工地解决事情和救陈振华儿子挣了几万块钱,刚够租门面和装修;接下来一年多挣了五十多万,年前买房全部花了出去,还倒欠十万房款。今年上半年,到处给人看风水,到处给人处理灵异事件,刚挣二十多万。结果接房时交尾款和装修款又一下子花完了。入住前还得买家具,看来只能等下半年挣到钱再买了。反正他们要等过年才搬新家。
其实,张天一比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强多了。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买车、买房、结婚不是靠父母的。而张天一做这些都是全靠的自己,至始至终都没向父母伸过手。这可是非常难得的。
喜欢乡村道士请大家收藏:(www.2yq.org)乡村道士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