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离子发动机:新动力的诞生
量子之灵针对飞船动力问题展开深度分析,飞速检索内置数据库,结合现有资源、航行需求和小行星材料,提出用离子发动机替换现有发动机的大胆方案。“现有发动机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低,按目前燃料储备和航行计划,无法完成后续任务。”
量子之灵阐述道,“离子发动机基于电推进技术,通过电场加速带电离子产生反作用力推动飞船前进。简单来说,就像是在太空中往后‘扔’微小的带电粒子,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飞船就能往前跑啦。咱们常见的化学燃料发动机,是靠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来推动飞船,可这种方式消耗燃料特别快。而离子发动机比冲高,消耗相同质量推进剂能产生更大更持续推力,适合长距离宇宙航行。通过分析小行星成分,虽不含氙元素,但可重新调配飞船现有材料和小行星金属,制造适合的推进剂。飞船现有材料和小行星矿物质,能满足制造关键部件需求。”
林轩听得眼睛发直,嘴巴半张,挠了挠头说:“这…… 这也太复杂了吧!不过,只要能让飞船跑得更快更稳,再难咱也得试试。我这科技小白,今天算是要挑战高难度了,就当是玩一场超复杂的积木游戏,把这离子发动机给‘搓’出来!量子之灵,你可得多担待我这笨脑子,讲得再通俗点哈。”
制造离子发动机,首先解决推进剂问题。因小行星没有氙元素,ROB1 号和林轩根据建议,利用小行星上的锂、硼等元素与飞船储备的氟化物反应,合成新的等离子推进剂。
ROB1 号操控采集设备采集矿石,送回飞船后,林轩在飞船内利用化学合成设备,经过多道复杂工序,成功合成推进剂试制品。之后让 ROB1 号在飞船外按比例合成足量推进剂,存储在特制高压气罐中。
“哎呀妈呀,这推进剂可真是来之不易。感觉比我小时候偷玩游戏,躲过老妈的‘追捕’还难。这过程复杂得,我都快把自己绕晕了。” 林轩看着储存推进剂的气罐,长舒一口气,脸上满是疲惫又带着几分自豪。
接着制造核心部件。
离子加速腔需要耐高温、高强度且绝缘性能优异的材料。量子之灵筛查飞船备用零件和小行星样本,发现将飞船上的陶瓷基复合材料与小行星岩石中提炼出的特殊耐高温纤维复合加工,能满足需求。
林轩和 ROB1 号着手制作。
ROB1 号凭借高扭矩机械手臂搬运材料,开启精密加工工具切割。因材料硬度高,刀具磨损严重,每切割一小段,就得更换刀具并调整参数,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完成切割后,进入打磨塑形阶段,ROB1 号力求将内壁打磨光滑,确保离子加速稳定。
“这材料咋这么硬啊,比我啃过的最硬的牛排还夸张。ROB1 号,你可得加把劲,咱离新发动机可就差这一步了!我感觉这切割过程就像在挑战宇宙最硬的‘石头’,但咱们一定能行!” 林轩在飞船里急得直跺脚,眼睛紧紧盯着 ROB1 号的操作,双手不自觉地握紧。
电极需要高导电性和稳定性。
量子之灵给出使用拆解飞船部分非关键电路得到的高纯度铜,混入小行星物质中提炼出的特殊微量元素进行合金化处理的方案。
ROB1 号在飞船外拆解电路收集铜线,利用专业合金熔炼设备,将铜与特殊微量元素按精确比例熔炼。熔炼时严格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确保合金成分均匀。完成后制成电极形状,绕制特殊绝缘处理的线圈。
林轩屏气敛息,盯着绕线进度,嘴里念念有词:“这电极可关乎离子发动机的‘心脏’性能,绝对不能出错。要是搞砸了,咱这发动机可就‘罢工’了。我感觉自己现在就像个守护心脏的卫士,一点都不敢放松。”
经过不懈努力,离子发动机部件制造完成,进入组装调试阶段。
ROB1 号将部件按设计要求组装。
“ROB1 号,小心点,对准那个接口。这要是接歪了,可就前功尽弃啦!我感觉我的小心脏都快跟着你这操作跳出来了。” 林轩紧张指挥,眼睛死死盯着操作,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首次启动测试,发动机出现能量泄漏和推力不稳定问题。
“怎么会这样?这发动机咋跟个调皮的小孩似的,说罢工就罢工!量子之灵,快想想办法,我感觉自己的‘积木作品’要散架啦!” 林轩皱起眉头,焦虑看向量子之灵,眼神里满是求助。
量子之灵迅速检测分析,发现是密封环节缺陷和电极电压调节不精准。
它重新优化密封结构,采用多层密封材料和特殊工艺解决泄漏问题;调整电极控制电路和参数,实现电压精准调节,使推力稳定。
“这下应该没问题了吧。老天保佑,可别再出岔子了。我都快被这发动机折腾得神经衰弱了。” 林轩忐忑看着再次启动的发动机,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