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烟和岑安在山上生活的很好。
岑安虽然与逆生三重不算特别适配,但是也勉强能入门。
杜如烟开了新的一页,记下了岑安的名字。算作杜如烟的第一个弟子。
岑安入门的那天,杜如烟满是欣慰的去了左若童坟前倾诉。
因为她教出了徒弟,这象征着她出师了。
回山不过几月,山下就彻底乱了起来。
日本人再次举兵入侵。
公报私仇或许不太好听,但是杜如烟得到了这个机会。
其实已经很多年了,连锦书也不记得当年覆灭了杜家的人是谁,只记得是日本人。
所以锦书一向是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
杜如烟自然也是如此。
所以她偷偷下了山,没带着岑安。
听说北面有个民间军队,管制不是很严。
杜如烟剪了头发扮作男装,包袱款款加入人家去了。
因为什么,所以也没严查新加入的人是男是女,杜如烟在报名的那个小表上写下了“杜玉”二字。
同队的人都说她名字秀气,一看就是书香世家取的,问她怎么会想来参军。
杜如烟只说为了报仇,她幼时全家就被杀光了。她想尽自己一份力,挽救更多的小家。
同队的人既可怜他又敬佩他。
杜如烟就这样在这支小队里待了下来,每日打打仗,偷袭一下别人。
杜如烟毕竟是异人,身体素质和恢复能力还是要强很多的,所以她总是冲在最前面。
手里的枪砰砰的喷泄出子弹,给杜如烟一种很好的感觉,她心里的仇恨随之宣泄。
难怪锦书这些年乐此不疲的找这些人麻烦,报仇雪恨是如此的快乐。
而杜如烟在北方大杀四方的时候。
锦书在长沙城里也在大杀四方。
这段时间长沙乱的很,陈皮趁机谋了个九门之一的位子坐坐,有二月红和锦书帮忙,陈皮的位置还是很稳的。
长沙毕竟死了太多日本人了,他们自然也想来雪耻,所以放了不少人来进攻长沙。
长沙的民众也早早的都被聚到一起避难了,现在还能在大街上走动的,基本是九门各家的人。
锦书手里握着一把颜色很漂亮,但是做工很质朴的长剑。
这是当年顾茹出嫁前起的最后一炉,出了这把剑,可挥刀断水。
这把剑被顾茹送给了锦书,刚逃出来的时候,锦书没机会带上这把剑,等她安定下来就去把剑取回来了。
这柄漂亮的剑名“不离”。
锦书好歹也练了几年炁,把炁覆盖在剑上减少伤害她还是懂的。
横刀拦下子弹确实帅,但是一刀砍下敌人脑袋更具有性价比。九门各出其力,战斗了数日保下了长沙城。
这之后锦书才收到了不远万里来送消息的岑安,也才得知杜如烟背着她跑到北门参军去了。
军队何其艰苦啊,这事不是那么简单的。锦书不太高兴,她希望杜如烟不被束缚,可军队还是太不适合她了。
幸好岑安说杜如烟扮了男装去的。
男装好啊,男装方便脱身。锦书想着,突然后知后觉的想到,男装?那不就是说明杜如烟得和那群男人一起生活吃饭睡觉吗!
突然间锦书更心梗了。
但是她不会去阻止杜如烟,就连父母尚且要为长大的孩子退一步呢,何况她还不是父母呢。
只能寄希望于杜如烟能平安回来吧。要不然天赐和承恩两个孩子可怎么办啊,他们还那么小。
锦书为了安全一早就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和杜如烟的两个孩子一起打包送到安稳的地方去了。
所以此时也并不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
锦书好战,自然控制不了一直困守长沙。
于是她带着岑安和陈皮三个人搞偷袭去了。
针对各种人数不少的队伍进行斩杀活动。岑安的蛊确实是大范围杀伤利器,在没有被对方克制的情况下,杀的片甲不留。
锦书和陈皮也是各种手段齐上阵,真真让不出世的岑安长了见识。
岑安还可惜杜如烟看不到这个场景,不能长长心眼子了。
而被岑安想念着的杜如烟,此时正忙着与民同乐。
她虽然十八岁之前一直在山上,这也不是说她活的就像个山野村夫了。
事实上左若童把杜如烟养的很好,衣服和食物都很精细,精神生活也很富足。
所以杜如烟很难理解这些人为什么活的如此艰难。
不过虽然不理解,但是不妨碍杜如烟搭把手帮帮他们。
杜如烟甚至会把自己的食物分一些给附近的小孩子和队伍里年纪比较小的战士。
杜如烟甚至在行军队伍里看到了十岁的孩子,小小的,瘦弱且稚嫩。
杜如烟想了想自己的十岁,有师父疼爱,师叔们关怀,师兄们体贴,师弟们敬重。还有时不时来送东西的陈皮。
好像很幸福的样子。
人总是会怜悯比自己差很多的人,杜如烟也是如此,她会多加照顾那些年纪轻轻就从军的孩子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