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青鱼,也是之前村里养的那种鱼,鱼塘垮了之后基本上全跑到了灌溉渠里了,估计全被附近村子的人捞走了。
为了尽快让青鱼苗达到足够的重量,许关为青鱼苗设计了各种订制效果——
在个体重量增长到50斤之前,生长速度提升到原本的15倍。
这样基本能让青鱼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长到数斤重,接近10斤,就可以陆续投放钓塘了。
在重量增长到50斤之后,速度降低至5倍,达到100斤之后,2倍,最后在150斤后恢复正常速度。
长大之后降低速度,是为了让青鱼不至于无限野蛮生长,乃至短时间内长到大几百斤,那就太离谱了。
而且,30-50斤的青鱼对大部分钓客来说还算友好,难度不算太大。
如果再继续长大,到了一两百斤,估计就没几个人能钓起来了。
另外,把青鱼的力气提升一倍,增加一点难度。
大部分钓客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难度越大,他们越想要挑战。
越大的鱼越有成就感,钓起一条200斤的青鱼估计能吹一辈子。
许关第一批一共定制了四种鱼,也就是常说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全都按照青鱼的模式定制,先快速长大,然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速度。
接下来,只要鱼塘修缮好,就可以正式进入饲养阶段了,一个多月之后,钓场就可以开业。
……
又是两天过去了,分村的事情暂时还没有消息,倒是拜托王伟的事情有了眉目。
王伟介绍的是他的一个本家叔叔,叫王敬先,以前是新州某三甲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
退休后,发扬风格,说要给年轻医生腾位置,就没有接受医院的返聘。
现在老后悔了,天天在家闲着难受。
听王伟提起许家庄要建医院的事情,考虑了两天还是答应了,地方虽小,好歹也不会闲着了。
说只要诊所建好,就可以过来长期坐诊,一星期至少来4-5天。
另外,还会介绍自己的学生以及其他科室的医生过来,保证每天都会有医生。
许关欣然答应,在王伟的介绍下,很快和专家见了面,并签订了聘用合同和合作协议。
签完合同,医院的事情终于暂时放下心来,现在就只等分村的消息了。
对于分村的事情,许关倒也没有太着急。
有时候,一些事情虽然小,但比较敏感,或者特殊,不是短时间内能出结果的。
分村暂时没消息,许关也没有闲着,通过堂哥许立介绍,雇佣了几台推土机和挖掘机,开始对鱼塘和砖窑大坑进行修整。
初步打算,原来的老鱼塘稍微扩充,面积达到120亩。
砖窑厂大坑稍微扩建,改造成小鱼塘,总面积80余亩,分成了好几个部分。
到时候可以打造成不同的钓塘,放入不同的鱼种,适合不同的钓客。
两个鱼塘之间修筑了宽阔而坚固的堤坝,宽度达到50米,有一条水道连接,但平时是关闭的。
许关还打算以后把鱼塘周边修筑出一条绿化带和跑步道来,让村民茶余饭后可以散步、休息。
另外,挨着鱼塘,还要修建各种建筑和设施,为将来开钓场提供服务。
……
这天傍晚,许关从医院回来,看见爷爷正在院子里等自己,饭菜还没动。
“爷爷,以后不用等我,先吃,不然都要凉了。”
许国顺老迈的脸上拂过一片慈爱之色,笑道:“现在天还热着呢,凉了吃更凉快。快洗洗手吃饭吧。”
许关洗手吃饭,一边吃一边道:“爷爷,以后你别做饭了,等我回来做。再过几天,等村里食堂建好,直接吃食堂。”
许国顺故作不满地道:“咋地?觉得爷爷老了?我身体好着呢,百十斤的布袋都扛得动,做点饭算啥?阿开今天情况咋样?”
许关道:“挺好,医生说恢复挺好,醒过来只是时间问题。”
“那就好。”许国顺心里有些心疼两个孙子,忽然道,“阿关,你以后怎么打算?以后还走吗?”
他想孙子留下来,又不想耽误孙子的工作,心里也是矛盾。
许关放下筷子,道:“爷爷,我想好了,以后我不走了。
“两个鱼塘我已经投进去几十多万了,我还想着靠它们发财呢!”
许关现在有很多办法让村民跟着自己富起来,但他不愿意直接用“给”的方式,而更愿意带着大家用劳动一点点富起来。
只要大家愿意跟着他干,许关完全有能力有信心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连大城市的人都羡慕的好日子。
当然了,许关也知道,许家没有那种好逸恶劳的人,勤劳质朴的家风一直保持得很好。
许国顺明白了孙子的意思,他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阿关,咱们许家庄这300口人,都是一个老祖宗,一半还在五服之内,就算出了五服的,也没有生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