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踏入庭院时,日头正斜挂在中天与西山之间,金灿灿的光线穿过落月梅枝桠,在灵田上投下斑驳光影。
他蹲下身,指尖抚过表层发烫的土块,经过整日暴晒,原本板结的泥层已裂成核桃大小的颗粒,在阳光下泛着干燥的光泽。
虽说只是表面失水,却足以让顽固的黏土变得疏松,藏在缝隙间的碎石也显露出来。
“这火候正好。” 他轻声自语,灵识顺着指尖渗入土层,感受到下方仍保留着一丝湿润。
表层干裂的土块像天然筛网,既锁住了深处的水汽,又让土壤结构变得透气。北明拾起一块碎土,轻轻一捻便成了细沙,满意地点点头,是时候开始下一步,为播种灵植种子做准备了。
北明站定在灵田旁,双手迅速结印,释放出震地术,掌心灵力如涟漪般扩散至脚下,地面传来沉闷震颤。
松散的土块在震地术的冲击下簌簌碎裂,化作更细小的颗粒,藏在土层中的碎石、草根也纷纷破土而出。
他脚步移动,灵力随着步伐流转,所过之处,高低不平的田地渐渐平整。
接着,他又施展翻土术,指尖勾勒符文,一条条整齐的田垄拔地而起,将灵田分割成规整的方块。
不多时,十余块排列有序、土质疏松的灵田便出现在院中,在夕阳余晖下泛着湿润的光泽,静待灵种的到来。
北明屈指轻弹,一枚刻着古朴云纹的玉简从储物袋中缓缓飘出,悬浮在他掌心上方。
玉简表面泛着温润的青芒,当他将灵识探入其中,小院的地形地貌、土壤湿度分布、地下灵力脉络的立体影像,以及落月梅根系延伸轨迹等信息,如潮水般涌入脑海。
这些细节都是他此前耗费大量精力探查所得,此刻化作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在神识中徐徐展开。
待小院灵性脉络与地脉走向等信息在北明脑海中勾勒出立体图谱后,他双眉微蹙,将灵种属性与小院环境反复对照 。
赤阳参喜极阳之地,寒魄芝需至阴之所,日月莲所到方位便是阴阳交汇之处。
信息了然于心后,便开始布局灵植。
北明足尖轻点地面,身形如燕落至小院东南角。小院东南角宛如被太阳神垂青的圣地,自晨至暮皆沐浴在充沛日光下,是整座院落当之无愧的阳脉所在。
此地阳气蒸腾汇聚,灵气活跃得近乎沸腾,暴烈的灵力属性肆意奔涌,恰似太极图中跃动的 "阳鱼之眼"。
这般得天独厚的环境,正是喜阳喜热的赤阳参梦寐以求的生长温床。
北明双掌看似随意地上下翻飞,却在虚空中勾勒出玄奥轨迹,灵力如灵动的丝线渗入土层。
顷刻间,灵田表面泛起细密涟漪,地面无声裂开,直径三寸的圆坑如同被无形刻刀雕琢般,深浅不一地次第浮现 —— 深的坑洞恰好能没过手腕,浅的则精准到刚能把种子埋下。
这些坑洞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每一处深浅、间距都暗合灵田的灵气脉络与地脉节点。
他屈指轻弹,赤阳参种子裹着金芒凌空划出优美弧线,在灵力的精准牵引下,不偏不倚坠入对应的坑洞。
紧接着,震地术的余波如潮水漫过,两侧的土壤便像被无形双手抚平,悄无声息地合拢,将种子严严实实埋入,表面只留下细微的土纹,仿实一切从未发生,却又在无声中完成化土为壤的神奇蜕变。
与东南角的炽烈形成鲜明对照,小院西南角终年被阴影笼罩,仿若被霜雪浸染的秘境。
此地阴气如潮水般汇聚,流动到这里的灵力都被侵染的越发阴冷沉郁,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丝丝寒意,恰似太极图中深邃静谧的 “阴鱼之眼”。
北明将寒魄芝的种子埋入这片至阴之地,与东南角的赤阳参遥相呼应。两者一阳一阴,一热一寒,炽热与阴冷,如两条无形的丝线,在院中遥遥相望。
北明望着这阴阳两极,心中默默期许:待灵植长成,这一寒一热两股灵力,能在院中达成微妙的平衡。
"接下来就是此次种植的重中之重。" 北明的目光扫过已种下赤阳参和寒魄芝的灵田,掌心紧握着那只刻满古朴纹路的檀木玉盒。
盒盖轻启,十枚流转着金银光晕的阴阳莲种子,宛如沉睡的星辰,静静躺在丝绒衬底上,细微的灵力波动在表面交织流转,似在预示着即将改写这片灵田灵气格局的力量。
相比于种植条件苛刻的赤阳参和寒魄芝,阴阳莲的种植就随意多了。赤阳参只能在阳气浓郁的特定环境生存,寒魄芝则必须扎根于终年阴冷的角落,环境稍有改变,便是灭顶之灾。
阴阳莲的种植堪称随性至极,既无需择吉时、观星象,也不必挑选特定土壤,只要入土便能扎根,其所到之处,灵气便自然流转成阴阳轮回之态。
为使其调和阴阳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北明特意将十枚种子布于赤阳参和寒魄芝之间的区域,以承接两极对冲的灵力。
这灵种初生时,虽已具备微弱的调和之力,却难以抗衡过于悬殊的阴阳冲突。若所处之地阳气过盛,它便会蜕变为映日莲,疯狂汲取过量的阳气;若阴气肆虐,则化作映月莲,吞噬过剩的阴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