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国家或势力能够永远掌控国际外汇交易市场!
即便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也无能为力!
《协议》之后,美元急剧下滑,根本原因在于众多市场参与者因恐慌心理,非理性地抛售美元,转而购买日元、马克等其他货币。
此外,桑国自身也需承担相当大的责任。
不只是桑国民众,连同桑国的,都在沉醉于这繁华泡沫之中。
例如利率。
从1986年1月至1987年2月,短短一年间,桑国银行连续五次下调利率,最终将银行利率从5%降至2.5%,创下历史纪录。
这在促使人们消费而非储蓄,因为存入银行的钱甚至可能跑不过通胀速度。
而在技术未取得突破、无法创造新需求时,投资实业或金融领域都将是亏本生意,所以即使利率极低,资金也不会流入实体经济。
然而,这些资金总得有个流向。
问题是,它们会流向哪里?
答案是房地产!
还有股市!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这两个选择,于是桑国的房地产和股市迎来爆发式增长。
桑国步入泡沫经济时期的原因错综复杂。
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驱动。
这是普通人的盛宴,也是像索罗斯、霍曜这样的资本巨头的盛宴。
当狂欢落幕,桑国所创造的巨大财富将被收割,成为接盘者买单。
霍曜仅用两个小时就狂揽20亿港币,这笔钱正是来自这些人。
接下来三年,日元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自《协议》签署并生效后不到三个月,汇率快速攀升至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涨幅超过20%。
到了1986年底,1美元能换到约150日元。
而到了1987年,1美元可兑换120日元,较1985年相比,日元升值幅度超过100%。
当港奥两地遭遇前所未有的剧烈动荡之时,霍曜这边却显得从容不迫,仅仅拨打了几个电话,最后一个号码已经拨出。
这个电话是打给占米的。
更确切地说,霍氏集团外部事务全部解决之后,也该着手安定内部人心了。
实际上并不需要太多言语,战绩本身就是最好的稳定剂。
9月22日,这个对霍氏集团而言堪称“大奇迹日”
的日子过去后,霍曜无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霍氏集团上下沸腾,从高层到普通员工,甚至负责清洁的大姐们,无不激动万分!
并非所有人都能从中直接获益,撑破头不过就是确保霍曜不破产,大家不会丢掉饭碗而已。
但港岛经济欣欣向荣,只要有技能傍身,工作完全不用担心,只是待遇肯定无法与霍氏相比。
如今的霍氏,宛如初升的朝阳,充满蓬勃朝气。
这份朝气,温暖着每一位员工。
喜欢港片:开局拍电影,主角叶子楣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港片:开局拍电影,主角叶子楣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