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设靠在电风扇前悠然自得地坐着,嘴角挂着浅浅的笑容,“科技进步果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风扇真是太棒了,看来有必要加快新型产品的开发速度了。”
娄晓娥看着他笑道:“你在胡思乱想些什么呢?”
“嘿嘿,我在考虑轧钢厂接下来应该生产哪些新产品呢。”
“你就别操那份闲心了,先把我的脉摸一摸,这回是不是又怀了双胞胎。”
娄晓娥怀孕已过四个月,腹部日渐隆起。
她心中常思虑这孩子是男是女,是否还是双胞胎。
林建设笑着摆手道:“别摸了,这样才有趣,生下来再看吧,男女双单都是我们的孩子。”
“你真会吊我胃口,那我自个儿去医院查去!”
“别去,是双胞胎!”林建设无奈地挠挠头。
“啥?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你睡着的时候我替你把的脉。”
“讨厌,那你为啥不告诉我?我若不说去医院,你是不是一直不讲呢?哼!到底男孩女孩?”
“嘿嘿,这个我真不知道,只是感觉脉象是一强两弱。”
“又在骗我,算了,等生下来再说吧。
对了,我想喝你炖的鱼汤了。”
“好咧,明天下班我就给你做!”
几天后,叶芪再次带着礼物上门探望。
他听叁大妈说起林建设收徒孙安堂的事情。
尽管林建设那天收徒十分低调,但消息还是传了出去。
毕竟这不是违法的事,林建设并未刻意隐瞒,只要孙安堂不张扬就好。
而孙安堂家的祖训便是低调,从不外传。
叁大妈在闲聊时也提到这件事,说林建设在摔跤比赛中赢得一台吊扇,还因比赛结识亚军,成为对方的师父,教他摔跤呢。
说话的人无意,听的人却在意,叶芪深知林建设的功夫轻易不会传授,既然教了,必然是正式收徒。
近段时间,林建设每到晚上饭后总会出现在他的诊所,表面上是闲聊、看他行医,实际上已经开始教他了,就差个名义罢了。
既然孙安堂后来居上已经拜师,叶芪当下决定重提此事。
林建设听完他的来意,微微一笑:“孙安堂可不是后来居上的二师兄,二师兄的位置一直为你留着,既然你如此渴望有个名分,那现在就磕头拜师吧。”
叶芪大喜过望:“真的?您已经考校完我了?”
“嗯,这阵子我去你那里不是闲聊,你确实是我要找的传人。”
叶芪毕恭毕敬地拜了师。
林建设从内室拿出一只精致的小木盒,盒中存放着他早年间随系统习得医术后亲手调配的药丸。
种类繁多,功效各异,可迅速治愈诸多顽疾。
“治病救人不同于练武烹饪,这是直指人心的活儿。
这盒丹药乃我研读医书与道藏后自行研制而成,每种药丸的特性、归经以及制作方法都在那本子里记载得清清楚楚。
你拿回去好好钻研,也算是替我悬壶济世了。”
叶芪接过木盒,打开之后立刻被震撼到了。
每个瓷瓶上都标注了药名,其中一些连他只在古籍中见过的名字,据说其配方早已失传,如今却赫然出现在眼前。
“师父,我定不会让您失望!今后若有人靠这些药丸得以康复,仅收取草药的成本费用,其他一切开销概不另收。”
“如何收费是你的自由,凡事皆有利弊,钱财还是需要的,不过不能太过贪婪。
时机成熟后,我会教你古法九针之术。”
……
时光飞逝,眨眼便到了酷暑难耐的七月时节,公历已至八月下旬。
再过几日便是小学开学的日子。
四合院里有四位孩子即将入学。
年纪最大的是住在前院耳房的刘家大女儿刘媛媛,今年七岁。
其次是林建设家的林国和林家兄弟,均已超过六岁半。
最后是中院贾家的棒梗,比林国小十几日。
孩子们的名字都已经登记完毕,只待开学那天到来。
这天下午,一年级教师特意逐一走访各家,确认开学时间及相关事项,顺便催缴学费。
林建设正在厨房忙着做饭,娄晓娥带着孩子在院子里挑选蔬菜。
“您好,请问您是林国家的母亲吗?”
娄晓娥抬头一看,是一位端庄美丽的年轻女子,正推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挂了个布袋。
“嗯,你好,请问您是谁?”
还不等对方回答,林建设已从厨房走出来,笑着说道:“冉老师,终于见到您本人了!”
来人果然是冉秋叶。
今年是她正式参加工作的第一年。
她的父母是从国外归来的华侨,在高中任教,而她则负责小学教育。
一家三口从海外归来,投入到祖国建设之中。
听林建设这么一说,冉秋叶既惊讶又欢喜:“您是林国家的父亲吧?您认识我?”
------------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七月流火的时节,公历进入了八月下旬。
距离小学开学的日子不远了。
四合院里有四个孩子准备入学。
年纪最大的是住前院耳房的刘家大女儿刘媛媛,今年七岁。
接着是林建设家的林国和林家兄弟,均已超过六岁半。
最后是中院贾家的棒梗,比林国小十多天。
他们的名字都已经上报,只等着开学那天的到来。
这天下午,一年级的班主任特意逐户拜访,统计开学日期及所需准备的物品,顺便催缴学费。
林建设在厨房煮饭,娄晓娥领着孩子在院子里挑拣蔬菜。
“您好,请问您是林国家的母亲吗?”
喜欢四合院:我给贾东旭的机床装脑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四合院:我给贾东旭的机床装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