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眨眼就过去了,傻柱和冉老师的事情又告吹了。
这次依然是被秦淮茹牢牢掌控着。
聋老太太虽然看在眼里,但也无计可施。
劝傻柱不听,傻柱自得其乐。
要说秦淮茹吧,她更管不了,干脆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
这一天晚上,林建设吃完饭带着四个儿子在院子里教他们认星星。
许大茂蹬着自行车返回厂里,刚结束了一场乡村放映任务。
他把车停在大院门口,从车把上取下个布袋。
“林工,瞧瞧这个,我花了两毛钱淘来的,挺好看的,你看看喜欢不?虽然不懂行,但我觉着不错,你闲时爱弄毛笔字啥的,这东西应该对你有用。”
许大茂将布袋递给林建设。
林建设接过打开,目光不由一亮。
那是一个碗口大的笔洗,即使在灯光下也透出晴朗的天青色光泽。
他轻轻敲击了一下,声音清脆悦耳。
整个笔洗圆润似玉,仔细端详还能看到釉面中星星点点的光斑,那是小气泡反射光线所致。
翻过来看底部,整个底座都被天青釉覆盖,仅有三个小白点,像是烧制时支架留下的印记。
林建设嘴角扬起笑意。
凭借系统中学到的知识,他确定这是一件宋代汝窑的精品。
至于具体价值,与其用金钱衡量,不如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去理解更为贴切。
“大茂,干得好,两毛钱买的吧?我给你一块钱,以后你发现这种老物件都帮我留意,我至少给你一块。”
许大茂首次得到林建设发自内心的表扬,笑得合不拢嘴。
忙摆手说道:“不用啦,你喜欢就行!哪能要钱啊?”
“不行不行!必须给钱,这事你就悄悄做,别声张,进屋来,我跟你说说细节!”
------------
当时农村藏着不少珍贵古董。
特别是靠近京城周边的村庄,在明清两朝的积累下,改朝换代时战乱使得许多贵重物品流入普通百姓家。
所以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那么一两件古董。
如今是62年秋,还有时间慢慢搜集。
原本林建设没想过这方面的事,怕太多旧物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没想到今晚许大茂带来意外收获。
林建设心中一动。
许大茂似乎是最佳的人选,他最有可能举报别人,而不是被举报。
让他经常下乡放电影简直轻而易举。
林建设让许大茂进屋,掏出一块钱递给他。”大茂,我对这些老物件特别感兴趣,以后你要是碰见合适的,不管是瓷器还是别的什么,只要不大,价格合适就买下来,记住,一定要老的。”
许大茂接过后笑了,“这点小事啊,早说你喜欢古董就好了,我每次下乡放电影都能给你带点回来。”
林建设叮嘱道:“但别刻意去问或者强求。”
“放心,我都是付钱买的。”
“可别出价太高,顺其自然最好,就跟自己玩一样,别让人看出你专门收集这些东西。”
许大茂疑惑地问:“为啥这么讲究?”
林建设微微一笑,“你的本职是放电影,专门搞收藏就是不务正业,懂吗?”
许大茂顿时明白了,“对呀,要是让宣传科的孙科长知道了,我的饭碗就没了。”
林建设点头,“总之,没机会就算了,别特意去找,更别花大价钱买,也别让卖主觉得你是专门做这个的。”
许大茂沉思片刻,笑着说:“行,这事我拿手,保证就像闲聊时随口就说回来了。”
“嗯,也不是见到什么都收,只挑你看中的,记住,一个月最多两件,多了我会厌烦的。
就这样吧,好好干,我很器重你。”
这句“我很器重你”让许大茂喜不自胜。
他不知道林建设的深意,还以为这只是为了让别人认为他勤勉有为。
林建设将这一切都藏在心底,连秦京茹也没透露。
许大茂离开后,林建设又把一个宋代汝窑的笔洗摆在桌上仔细欣赏。
娄晓娥走过来一眼就认出了它。
她倒抽一口冷气,“林建设,这是汝窑的笔洗?”
林建设笑着问:“认得?”
娄晓娥点点头低声说:“你忘了,爸妈走的时候带走了不少东西,其中就有个汝窑的小酒杯,宝贝得很,我爸常说,即便万贯家财,也不如一件汝瓷。”
林建设轻声笑道:“这是许大茂从乡下两毛钱淘来的,说是给我练书法用的。”
娄晓娥有些担忧地说:“你让他帮你找古董,这会不会惹麻烦?要是哪天他说出去怎么办?”
林建设笑了笑:“只要他的病一天没好,就一天不会背叛。
就算他恢复正常,也不会揭发,我已经用钱把他绑定了,这事非他莫属,没办法,能多捞一点是一点。”
“那这个笔洗呢?”
“当然藏起来,许大茂弄来的东西绝对不能外露。”
“嗯,我知道,连家人都得交代清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