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嫂子,淮茹,可歇下了?”易中海轻声询问于门外。
“没呢,大爷。”秦淮茹起身迎门。
贾张氏猛地坐起,披上衣物步入外屋,正欲发作,却见易中海手提着半袋白面,怀抱一大罐猪油,瞬时换了副笑脸。
“大爷,您这是?”
易中海笑道:“老嫂子,孩子的嘴可不能亏了,我早该送来,怕您多想。”
“哎!哪能呢?您是咱院的大爷,帮我们孤儿寡母,谁也不敢说啥。”
秦淮茹忙倒了碗水,“大爷,您坐下聊聊。”
“嗯,就是想找你们娘俩说说话。”
贾张氏叹曰:“那傻柱娶了个母夜叉,武松来了也降不住她!”
易中海道:“不管怎样,都是傻柱自己挑的。事已至此,老嫂子,刘玉华的性格您今儿也见了,往后说话可得留意,她这人恨起来动手不含糊,疼起来也不吝啬。”
贾张氏尴尬道:“我,我记着呢。”
易中海续道:“淮茹啊,你今天做得对。刘玉华跟她爹刘成一样,直肠子。你看她和娄晓娥、于莉处得挺好,你别跟她计较,以后柱子会慢慢开导她的。这段时间看好棒梗,别再惹事了。”
“我明白,大爷。玉华和傻柱一样,都是实在人,我能处好。”
“那便这样吧,我先回了。”
“嗯,大爷慢走。”
易中海离去后,贾张氏望着那十斤白面和半罐猪油。
笑道:“还得说这大爷,真是好人!”
秦淮茹道:“那您前阵子还白人家一眼?要不是怕您多想,大爷早送东西来了,棒梗也不会馋得跑去傻柱家找吃的。”
贾张氏眼皮一耷,“行了,别说了,你把面和油收起来,我睡觉去了。”
院中重归宁静,日子就这样缓缓流逝。
转眼十多日过去。
轧钢厂新车间正式启动太阳灶生产。
刘光天、阎解成与于莉顺利进入新车间。
李副厂长果然指派保卫科陈科长担任车间主任。
而陈科长不出所料地推举孙安堂接任。
经上级组织考核,最终通过了李副厂长的提议。
如今,在太阳灶车间掌舵的是昔日的保卫科陈科长,现已晋升为陈主任。
而保卫科的日常管理则交由年轻有为的孙安堂负责,他成为了新的孙科长。
两人表面上都对李副厂长的栽培表示感谢,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更感激林祯。
孙安堂自然不必多说,林祯是他的师父,他在工作上虽然表面上听从李副厂长的安排,但遇到大事时,都会找机会向林祯请教。
陈科长晋升为陈主任后,由于太阳灶项目受到上级的高度重视,他有机会直接与大领导接触,并得到了大领导的亲自鼓励。
陈主任感觉自己的仕途一片光明,多亏当初自己选对了人,林祯在李副厂长面前提议让他负责这个重点项目。
为了表示感激,陈主任特意邀请林祯到一家高档饭店品尝了一顿美味的烤鸭,感激的话语不绝于口。
林祯笑着摆手说:“陈主任,别这么客气,咱们这是互相帮助,我帮你,你帮我,要想站稳脚跟,谁都离不开谁。”
“对!您说的太对了!说实话,我现在对您比对李副厂长还感激呢!”
“哎,咱们说远了,还得在李副厂长的领导下好好工作,来,干一杯!”
“对,干杯!等第一批产品下线了,我一定先给您送一台到四合院去。”
“我确实想要,但得按规定来,不能搞特殊,我不着急,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
几天后,新车间生产出了第一批正式投放市场的太阳灶,共有30台,被五家供销社的采购员直接在车间门口抢购一空。
轧钢厂的员工们如果想内定,只能等待第二批,而且还没有价格补贴。
供销社给新产品定价为25元一台,并赠送一个五斤的铝壶、一个铝蒸锅以及20个备用反光玻璃。
与“三转一响”的四大件相比,这个价格着实便宜了许多。
新车间的订单多到需要白夜班轮流生产,即使这样,十年内都忙不完。为此,轧钢厂不得不再次扩大生产规模。
在这个时代,祖国并非经济萎靡不振,而是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百废待兴。
真正稀缺的是能源、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叁大爷阎埠贵得知今天片区供销社要出售第一批太阳灶,总共有六台。
他特意请了半天假,没有去上课,就是为了抢购一台,成为院子里第一个拥有太阳灶的家庭。
院子里的自行车是他家第一个买的,这太阳灶自然也不能例外。
抵达供销社门前之际,只见那里已是人头攒动,就连1大妈与贰大妈也身在其中。
阎埠贵扶了扶眼镜,深吸一口气,攒足力气,弯下腰便往人堆里挤去。
------------
喜欢四合院:我给贾东旭的机床装脑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四合院:我给贾东旭的机床装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