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潇辰这一套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共赢的组合拳,直接把韩三坪硬生生控在原地。
紧接着,他猛地看向张潇辰,一副见了鬼的样子。
倒不是韩三坪大惊小怪,实在是娱乐圈鱼龙混杂,大部分人在高等教育上都有所缺失。
别说政治经济这种宏观问题了,一些常识问题上都经常闹笑话。
更有甚者,连屁股都是歪的。
毕竟文艺阵线,向来是敌对势力重点渗透方向。
身处名利场,面对一夜成名的诱惑,比常人更是难以抵挡。
而对方甚至不需要这些人刻意做些什么。
只需要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同西方价值观,就能潜移默化影响成千上万的华国人。
而这就是意识形态之争。
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这片战场上,华国目前处于明显的下风。
对此,上面的领导也是忧心忡忡。
毕竟自己负责的领域被渗透成了筛子,领导脸上也无光啊!
不止一次想要逆转这一局面,可惜收效甚微。
现在,圈子里冷不丁,冒出个张潇辰这样又红又专,一心讲述华国价值观的年轻人。
如何不在这个圈子里鹤立鸡群?
如何不让韩三坪刮目相看?
要知道娱乐圈从来不乏聪明人,识破敌人算计的也不少。
他们要么被敌人打压到无法出头。
要么面对敌人的糖衣炮弹,他们顶多也就做到吃掉糖衣,忽略炮弹,并不敢真正得罪对方。
毕竟娱乐圈很多顶级资源都掌握在对方手里。
而像《流浪蓝星》这样,摆明车马和对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硬碰硬的,张潇辰还是头一个。
想到在自己任期的末尾,能有《流浪蓝星》这么一部以华国文化视角为依托的科幻大片上映。
对内振奋民族自信心。
对外输出华国价值观,参与全球话语体系的构建。
饶是韩三坪身经百战,早已练就一身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
此刻也不由得激动失态。
这是要名垂青史的节奏啊!
“跨界支持,我可以向上级申请,有什么我现在能做的?”
韩三坪没有再犹豫。
张潇辰眼瞅着都把饭喂到嘴边,再犹豫就不礼貌了。
如何称得上杀伐果断的韩三爷?
“还是我之前提议的,由官方出面,派一批交流团前往好莱坞交流学习。”
张潇辰回答道。
“这个没问题,我们本来就有这个计划,和对方也谈得差不多了,提前启动问题不大。”
韩三坪点点头:“还有吗?”
“我要加个人进去?”
“可以,你要加谁?”
韩三坪同意得毫不犹豫,毕竟张潇辰要干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
总得有几个信得过的人辅佐他,这再正常不过了。
相反,究竟是谁能入张潇辰的法眼,就连韩三坪都有些好奇。
“他叫郭凡,燕影研究生,之前在《那些年》剧组担任我的副导演,现在正在独立拍摄一部电视剧。”
张潇辰简单介绍了一波郭凡的生平,随后还不放心的问道:
“应该能赶上吧?”
“可以的,毕竟是个大型交流活动,前期还需要几个月的准备时间。”
韩三坪点点头。
心里还是有些疑惑。
听起来张潇辰推荐的这个郭凡,也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
让他有些担心。
不过韩三坪转念一想,一张白纸才好作画嘛!
毕竟好莱坞模式对于习惯“作坊式生产”的华国电影行业来说,委实是个新东西。
这应该就是张潇辰选择郭凡这个新人的原因吧?
韩三坪生平第一次对一个年轻人叹为观止。
“你这么看好他?”
韩三坪试探性的问道。
“当然!”
前世郭凡正是中影组织赴美交流团的一员。
正是这次交流,让他学习到好莱坞在视觉特效、虚拟拍摄、后期制作等领域的创新技术。
同时好莱坞的标准化制片流程,如制片管理、预算控制等,也是《流浪蓝星》这类重工业电影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
所以张潇辰根本不担心郭凡会水土不服,或者学不到东西。
他就是天生科幻圣体。
……
……
《那些年》上映第二周。
虽然《那些年》的上座率有所下滑,但凭借9.1分的时光网评分,以及不断发酵的口碑。
《那些年》的票房依旧保持强势。
每天的票房收入,稳定在两千万以上。
让那些期待《那些年》只是昙花一现的制作公司大失所望。
尤其是和《那些年》同期竞争的《青春时代》。
同样的题材类型,已然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让后者彻底沦为陪跑。
而随着越来越多观众走进电影院,看过了柯景腾和沈佳宜的爱情故事。
悲剧总是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结尾柯景腾和新郎的惊天一吻,将自己的爱意第一次毫无顾忌的展示在女孩眼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