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工作室。
负责人孙瑞正在向张潇辰汇报《微微一笑很倾城》的特效进度。
作为曾经国内首屈一指的动画工作室,天光在技术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只可惜时机不对,外加对市场需求的嗅觉不够敏锐。
一味追求思想深刻,反而忽略了一些基础方面的东西。
这才落得个濒临破产的境地。
在被张潇辰收购后,天光的转型过程相当的丝滑。
一部分对动漫产业失去热情的员工直接转做影视特效。
首先,无论是核心软件生态、还是渲染引擎,亦或者其他技术工具,二者都是相通的。
其次,在创作过程中,特效和动画的角色建模标准几乎一致。
运动规律、重量感表现等基础法则也是通用的。
至于后期渲染合成,那更是一个东西。
所以天光这批有着国内最早制作3D动画经验的资深人士,转做影视特效的过程无比顺利。
可以说主打一个无缝切换。
而且日后,随着实时渲染、虚拟制作等技术的发展,动画与特效的界限还会更加模糊。
不远的未来,随着特效行业不断的发展,天光甚至可以将影视特效资产直接导入动画。
不仅大大降低动画建模成本,同时还能显着缩短动画制作周期。
到时候,动漫大电影年更都不再是梦。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眼下天光特效小组的首要目标,还是拿《微微一笑很倾城》的特效镜头练手。
不过说是练手,其实完成度已经很高了。
张潇辰对此非常满意。
比起前世的五毛特效,《微微一笑很倾城》蓝星版本的游戏内场景,几乎达到了准电影级别。
放在电视剧这个特效摆烂的大环境里,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那就是。
乱杀!
至此,《微微一笑很倾城》可以说再无短板。
连带着张潇辰也彻底放下心来。
特效的问题解决了。
下一个议题自然是张潇辰当初交给孙瑞的《大圣归来》。
天光工作室首先是个动画工作室。
哪怕现在被张潇辰注入了特效的基因,但归根结底,整个工作室当初是以动漫作为纽带连接在一起的,里面的动漫死忠粉不要太多。
更别说齐天大圣这个IP,对天光工作室来说,可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华国第一部由《西游记》改编的同名动画,正是由孙瑞带领天光工作室完成的。
这部动画可以说是天光的成名之作。
在国内获奖无数。
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就算到了现在。
这部诞生于十多年前的动画,依然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可以说经久不衰。
所以孙瑞在拿到《大圣归来》剧本的时候,才会表现得那么激动。
毕竟天光就是因一部《西游记》而崛起,中间起起伏伏,甚至一度沉沦。
如今,天光即将再度凭借大圣的魅力,宣告他的王者归来。
如何不让孙瑞感慨其中的缘分。
但当孙瑞开始向张潇辰汇报《大圣归来》制作进度的时候,张潇辰意外的皱了皱眉头。
他是真没想到特效组那边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反倒是动画这个天光主业,拖了后腿。
好在《大圣归来》的制作水平一点问题都没有。
从几段孙瑞向张潇辰展示的demo中可以看出,画面和特效一点不逊色于地球原版。
就是这个进度嘛!
着实有点一言难尽。
张潇辰本想着上今年的春节档。
虽说华国现在还没有春节档这个概念。
但反正迟早都会有的嘛!
倒不如让张潇辰来引领这个潮流。
只可惜按天光工作室现在的进度,怕是明年春节都赶不上了。
似乎看出来张潇辰有些不满意,孙瑞有些无奈道:
“《大圣归来》现在这个进度,已经是动画小组全体成员日夜兼程的结果了。”
张潇辰一愣。
这才注意到天光工作室距离他收购那会。
在人员上,好像基本没什么变化。
“我不是注资了五千万么?你没多招点人?”
张潇辰本想着把天光工作室收购了,并给到充足的资金。
孙瑞自然就会扩大生产。
结果张潇辰打到账户上的钱,孙瑞愣是没敢动。
也许是几次大决策的失误,让孙瑞养成了保守的性格。
他满脑子还是守着原来的那批人,慢工出细活。
甚至由于张潇辰抽调了一部分人组建特效组,动画组的产能进一步降低。
难怪达不到张潇辰的心理预期。
这怎么行?
前世《大圣归来》制作阶段就花了4年之久。
那是因为当时国内能做电影级别动画的动画师很少,再加上《大圣归来》又是个新团队,很多人觉得看不到希望。
现在到了蓝星,张潇辰为此收购了一整个成熟的电影级动画团队,直接跳过了孵化阶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