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一众所谓的春节档大片基本都被降低了排片率。
《狄仁杰2》也不例外。
作为业内还算知名的IP续集,春节档头三天的上座率一直还算稳定,单日票房也稳定在了1.4-1.6亿这个区间。
总体来说,口碑不温不火,称得上一部合格的商业爆米花电影。
只是懂的都懂,港人拍的历史大剧,总少不了一股子刻板印象,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华不够华,西也西得不彻底,最终落在了传说中东西结合的量子叠加态,这就直接劝退一批人了。
不过徐客老怪一直很懂商业娱乐,也清楚观众喜欢看什么。
所以他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外加还算良心的特效投入,给国内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别管唐朝跑海上打怪兽合不合理。
就问你奇观帅不帅?
最终大战的场面酷不酷?
大Baby美不美?
这个不是黑,老怪拍女人绝对有一手。
所以《狄仁杰2》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场面已经足够新奇刺激华丽,外加全程高能不断。
这种特效大片,天然就适合到电影院观看,不仅视听感观更震撼,沉浸感也跟着拉满,也难怪上座率一直居高不下。
但就是这么一部在王家兄弟看来近乎完美的大片,却在春节档第一次排片调整中被生生砍了3%。
这让他们怎么咽的下这口气!
明明上座率可观,偏偏因为要给《大圣归来》让路,不得不让出部分排片。
在这个档口,排片可就是钱呐!
千万别觉得排片少了那么几场,观众就会合理分流到其他场次。
看电影从来不是能买到票就行。
毕竟影厅容量那么大,不同的座位观感上能一样么?
尤其是《狄仁杰2》这种以特效见长的大片,除了黄金观影区,其他偏僻一点的座位观影体验可就大打折扣了。
人来电影院就是为了享受视听盛宴的,买不到好位置人家还不如不看。
甚至你的目标受众可能转头就买了《大圣归来》的票当做平替。
毕竟《大圣归来》高低也算个特效大片了,人家甚至还更火,官媒点名表扬,上了新闻联播,网上讨论不断。
同样都是边座,人为什么不选《大圣归来》呢?
选《大圣归来》还能晒一波票根,刷一波自己紧跟国家步伐,给国漫事业做出了贡献的存在感。
最后,很多观众其实一个春节档也就那么一两部电影的预算,看了《大圣归来》就基本不会再去看同类型的电影了。
因此要说受冲击,《狄仁杰2》无疑首当其冲。
电影圈的人可以说彻底麻了,一辈子形成的三观在《大圣归来》的冲击下摇摇欲坠。
前半生可从来没人告诉他们,一部动画片也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力,吸引如此多的人走进电影院。
一想到以后除了防备其他明星大导,还要防备动漫圈的人进来分一杯羹。
一帮人头都大了。
另外,他们又不得不承认。《大圣归来》吸引了很多从来不曾踏足电影院的群体第一次走进影院,变相把电影行业的蛋糕做大。
总之就是极为纠结。
至于处在变革风暴中心的动漫圈,最近反倒是风平浪静。
这里说的风平浪静,指得是圈子里曾经的撕逼风气。
以往别看圈子不大,各家粉丝还真就互相瞧不上,然后倭漫公平看不起所有,充分诠释了何为庙小王八多。
现如今,从上到下已经彻底成了《大圣归来》的模样。
不止粉丝普天同庆,惊呼国漫有救了!
动漫人更是一下成了香饽饽。
以前勉强糊口的动漫圈中层,一夜之间开始有猎头打电话来嘘寒问暖了。
几个立项好几年,网上画的饼都快成精的项目组,突然就有人上门咨询投资意向了。
一些老牌动漫工作室,也开始受到投资机构以及一些大厂的关注了。
他们不清楚事情背后的逻辑。
但他们清楚,这一切变化都出现在《大圣归来》上映之后。
《大圣归来》真的切实改变了国内动漫市场,而他们这些业内人士,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我们都欠张潇辰一个天大的人情啊!”
“必须要为张潇辰,以及《大圣归来》做些什么!”
这是动漫行业内,所有人的一致心声。
于是动漫圈便出现了从诞生之初的首次大团结。
整个圈子从上到下只充斥着一个声音,那就是为《大圣归来》摇旗呐喊。
不管这些人是真心为张潇辰好,还是就想为国漫崛起出一份力,亦或者浑水摸鱼蹭热度。
反正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至少眼下,《大圣归来》和张潇辰真切的统一了华国动漫圈。
而张潇辰那边,也接到了孙瑞打来的电话。
这老小子最近是真的意气风发。
上头派下来的指导小组,外加国外一众片商整天围着他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