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那么是不是说荆柯是个神勇之人,在面对盖聂和鲁句践的挑衅时不屑于出手?好在无论是否不屑于于出手,刺秦之时也必须出手了。
看看荆柯出手时的表现就有了判断荆柯武功的标准。‘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秦王无论如何都不能算作武林高手吧,面对惊惶失措的秦王,荆柯不但刺不中秦王,还让秦王跑掉了,看来荆柯的剑术真的不怎么样。
接下来,秦王因为剑长拔不出来,只能围着柱子跑,当时并没有人来干扰荆柯,但荆柯依然追不上秦王,可见荆柯的轻功也不怎么样啊。
再下来,‘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打中了荆柯,给了秦王拔出宝剑的机会,侍医夏无且总不会是个发暗器的武林高手吧,他随随便便扔出的药箱却砸中了荆柯,而荆柯死前奋力扔出去的匕首却刺不中秦王,这个荆柯收发暗器的功夫也太差了吧,哪有一丝武林人士的样子?
最后,秦王终于拔出了剑,和荆柯比划起来,‘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谁知秦王只一剑就砍断了荆柯的左腿,把荆柯废掉了。荆柯的武功和秦王想必差了不是一点啊,在秦王这样的人面前都不堪一击,何谈剑术高明?”
现在,我们只能得出荆柯根本不会武功的结论。那么,荆柯就只能是骗子,通过欺骗太子丹说自己是个武林高手而得到太子丹的无比恩宠,荆柯在临死前还说了他人身的最后一句谎言,也许正是这句谎言蒙骗了后来的大多数人。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原来荆柯在临时前说他本来想要劫持秦王而不是杀死秦王,所以才会失败。
不错,太子丹的意思是最好能挟持秦王,但是我们看看荆柯为了所谓“生劫之”都做过些什么:‘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他先找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再焠上经过验证确实能达到见血封喉效果的毒药,天下有拿着这样的武器去劫持人的吗?他就不怕那把匕首不小心碰到被劫持的对象身上,将被劫持的对象误杀?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一上来抓住秦王衣服后的动作是‘揕之’,揕就是刺或者击,拿着这把见血封喉的,锋利无比的匕首上来就刺是要挟持人的举动吗?所以,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荆柯是个骗子的结论了!”
石迁说完,得意洋洋的环顾四周,就好象在等着欢呼与喝彩一样,结果,四下里一片静悄悄。
徐霞客皱着眉想了一想,问道:“荆柯既然只是个骗子,他内心一定明白自己有多少斤两,他为何还要去刺秦王?为何不逃跑?”
“哈!”石迁一脸的喜色,“徐游击,我就知道你会这样问!荆柯在刺秦之前是不会逃跑的,因为骗子骗人就是要获得利益!”
石迁重新兴奋起来,滔滔不绝的说道:“轲与太子游东宫池,轲拾瓦投,太子捧金丸进之。又共乘千里马,轲曰‘千里马肝美’,即杀马进肝。太子与樊副纵队长置酒於华阳台,出美人能鼓琴,轲曰‘好手也’,断以玉盘盛之。轲曰‘太子遇轲甚厚’”是也。
现在你知道太子丹是如何对待荆柯的了,荆柯若是个骗子,他的目的不正是要骗这些东西吗?他怎么可能舍得走?于是他采取了推延的方法,“久之,荆轲未有行意。”太子丹只好找到荆柯,要求他动身“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此时的荆柯就提出了一个条件:“微太子言,臣原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副纵队长,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副纵队长首与燕督亢之地图。”难道割让领土还不能接近秦王吗?为何提出必须要樊於期将军的人头才能去行刺?”
这一回徐霞客提出了反对意见:“这是荆柯为了更坚定秦王之心。”
“非也!”石迁立刻反驳。
“徐游击,请你想想这是一个多么苛刻的要求啊,你若知道有人想要你的人头你会如何?樊於期不就是因为秦王要他的人头才跑到燕国来的吗?更绝的是,在太子丹还没有向樊於期采取任何行动之前,他亲自找到了樊於期提出这个要求,这说明他的本意是想通风报信好让樊於期逃跑,那么太子丹不是就没有理由要他出发了?谁知道樊於期居然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将头给了他,不由荆柯不傻眼!”
徐霞客也傻眼了。你别说,石迁这一番分析,还真是入情入理,这个传诵了百年的故事让石迁这么一分析,还真是破绽多多。
石迁看着徐霞客的表情,心知徐霞客已对自己信服,只感觉从头上到脚下的飘飘然,究竟是自豪还是酒意就不得而知了,继续说道:“此时荆柯还是不肯动身,“顷之,未发”,以至于太子丹对荆柯产生了怀疑,居然直接说道:“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意思是我已不能再等了,要不干脆我让秦舞阳去得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