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也经常上山挖腐植土回来跟农家肥混合一起,再撒地里给土地增肥的。
但是极少有像明玥这样,用腐殖土和湿茅草,枯叶和草木灰一起堆肥的。
有人好奇,特意来问明玥挖这一大坑,堆这一大坑的土有什么用。
明玥跟他们说:“这是从书上看到的,说这样堆的土,撒地里,能增加土地的肥力,让庄稼长得更好些。”
“这能有用?”
明玥自然说有用。
村里人识字少,有些人一辈子都没看过书,根本不知道书上是不是写有跟种地有关的事情。
但是呢,但凡跟庄稼和收成有关的事情,村民们都很上心的。
再加上,之前发现水源和通水渠的事,以及,这阵子,明玥教村里的孩子识字算术,有好几个孩子学得不错,她现在在村里,还挺让人信服的。
他们还跑去跟村长求证。
村长也是一头雾水。
他活了快四十年,也种了大半辈子的地,是从老一辈那学的种地的经验。
老人们告诉他们,农家肥不能直接撒地里,会烧坏地里的苗子。
但是跟地里的泥土搅拌混合,沤一段时间,再撒地里,就不烧苗子。
山上的土,跟地里的土搅拌混合,能让地比较松软,庄稼能长好些。
但是,清溪村里,没有哪户人家的长辈,教过明玥这个方法的。
他自己虽然也认得不少字,当初刚开始识字的时候,学过三百千,后来要考童生,学过一阵子的四书五经,但是对他来说太难了,参加过一次县试,但是没考过,之后就再没考过了。更是没机会再正儿八经地看过什么书了。
所以,他甚至没接触过,甚至都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专门记录农事的书。
于是他跑来问明玥,她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这本书现在还在吗?
能否借给他看一下?
明玥傻眼了,本来就是随口说来糊弄村民的。
没想到他们还计较上了。
她支支吾吾,只说不记得在哪本书上看到的,更不知道那本书在哪里。
看着明玥一副为难的样子,村长恍然大悟,问她,这事能不能是她那童生外公告诉她的,然后童生外公不让她告诉别人?
不然她一个十岁的女孩子哪里能接触得到这么重要的书?
明玥只是一阵“嗯嗯啊啊”含糊过去,故意制造一种,想说,但是有人不让说的为难样子。
剩下的,就让他自己去脑补了。
反正她就是不能把说话死了,回头他去揪着自家外公要问个清楚,就不好了。
村长果然一副懂了的样子,不再追问,扭头就走。
这世上,有很多地种得很好的农人和地主,都有自己不外传的祖传秘法。
人家不让说,那他就不问。
但是第二天,他竟然发动了自己家的人,也在开荒的地里,挖了个大坑,就照着明玥的比例开始沤肥。
村民们见村长都开干了,管他三七二十一,跟着做就是了。
在他们认知里,村长比他们聪明多了,跟着聪明人干,总不会错。
于是清溪村的村民们,家家户户开始沤肥。
有不懂的,还会来问明玥,只是不再提这法子从哪来学来的就是了。
看见这种情况,明玥自己都有些傻眼。
但是村民们来问了,她自己也不藏着掖着,告诉他们沤肥的比例不是死的,得结合地里的情况。
像现在村里人大量开荒,头年的荒地,草根多,虫卵多,最好烧荒,往地里撒些石灰或者草木灰。
沤的肥,最好经过高温腐熟,达到杀死土里的虫卵和病菌的效果。
每亩撒上两千到三千斤的堆肥土合适,如果是要种成农田的,最好把堆肥土撒地里后,通水焖上半个月以上再重新犁一遍,这样种出来的水稻,能更好些。
村民们一个个惊掉了下巴,原来种地还有这么多的门道,敢情过去几十年,他们的地都白种了呗!
难怪他们清溪村穷呢,亩产都比别村的低,原来问题是出在没有一个更好的肥地的法子?
.......
明玥开荒的地上,汉子们还在忙碌着。
有一半的人正在山上,砍扎篱笆的枝条,有一半在地里扎篱笆。
明玥的要求是,要砍一丈左右的枝条回来,也就是扎进土里半米以后,地上还能有两米以上的高度。
然后,在接近地面的地方,再糊上四尺高的泥巴。
这样把地圈起来,不仅能防贼,还能防止山上的动物下来搞破坏。
比建纯土坯围墙更快更牢靠,也更省钱。
当然,防贼防动物,都是其次,明玥最大的目的是,以后她在这里培育一些杂交水稻,或者种上几亩西瓜,能隔绝外人的视线。
等这边的篱笆扎好后,汉子们还要继续去开村里分给明玥姐弟的那4亩地。
一切都在按照她预想的那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
视察完了自家的荒地的开荒情况,明玥回到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