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知府叹了一口气道,“皇上派了巡按御史就快来宣旨了,这次又不知道要掉多少脑袋了。”
乡绅们很是诧异,很显然,这次来宣旨,肯定是昌州府被胡人围攻的事情。
黄知府对巡按御史要宣读的内容显然是一点都不知道的,他内心非常的忐忑,因为卖地的事,乡绅们给他可是送了不少银子的,但是这并没有让他很是安心,毕竟他通过多方面的打听,都没有打听出来这次御史来宣旨的内容,未知总是让人心生恐惧的。
乡绅们的心情也受到了影响,他们跟黄知府合作的不错,而且这些年来他们投在黄知府身上的钱财也不少,若是换一个人来,他们肯定又得重新建立关系,所需要的花费自然是不少的,并且还需要花费时间去磨合。
黄知府小跑着上前来,陪着笑的道,“不知道巡按御史大人这么快的就到了,下官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还请大人进府梳洗一番?”
“不用了,”巡按御史瞥了一眼黄知府道。
黄知府赶忙让人摆香案。
巡按御史对着黄知府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但是对着顾庭越却是满脸的笑容,“恭喜顾将军,今儿宣的可是件大好事,这是陛下为你解后顾之忧呢。”
顾庭越站在一旁皱着眉头,这个时候,府城的乡绅们也都被黄知府派人喊了过来了,他心里泛起了不详的预感,宣旨喊这些乡绅们过来干什么呢?
圣旨宣布将昌州府一半的人划为了军户,这次因为兵祸受灾的灾民,全部划为了军户。
近年来战事不断,这几年不少青壮都被征召进军营了,可是国库空虚,这么多的士兵需要吃饭,势必需要粮草,顾庭越自从当了将军后,不少为粮草的事情害愁,今年开春后,天气异常,不光北地受灾严重,就连胡人那边怕也是受灾不少,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南下打草。出兵就需要粮草,可是国库里已经没有银子了,要是大规模开战的话,粮草怎么解决?即便是不打仗,今年、明年、后年的粮草又怎么解决呢?
皇帝召集了大臣,然后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将士们自己解决自己的军粮问题。所以这次宣旨,皇帝便拨给了他们一大片地,让他们自己种,然后呢,这片区域里的户口便成了军户了。一户出一个壮丁参军,剩下的人种地,收获后的四成归到军中,剩下的六成归个人所有。粮草和军饷就从这四成的收成里边出,能不能让军户种出足够多的粮食,就要看管理者的本事了。皇帝是将粮草和军饷的这个难题丢给了守卫各处的将军了。
皇帝定下这个策略的时候,正好赶上了胡兵进攻昌州,长安县还成了受灾最严重的县,皇帝不想耗费人力和财力来赈灾了,所以他直接划了一片区域给顾庭越,说让这些人口都成为军户,然后这个难题便丢给了顾庭越来解决。
原本顾庭越也挺闹心的,因为他拿不出赈灾的粮食出来的,为此,他甚至苦恼了好些日子。可是黄知府和乡绅们却给他解决了这个难题。黄知府联合乡绅们设计难民,让他们拿出地契来跟他们换取粮食。这个举动在顾庭越的眼里却是这些人拿出来了粮食来帮他安置他未来的部下们。
此时黄知府和乡绅们脸色都不好看,不过顾庭越却很高兴,不过他面上依旧冷着脸问道,“就算是军制改了,那也得等到秋天了,这些军户们才能收获粮食,那这段时间的粮草怎么解决啊,还有啊,现在军户们返回原籍后,还需要耕种的种子以及农具啥的,这些怎么弄啊,巡按御史大人,我只会打仗,不会种地啊。”
巡按御史很是尴尬,他知道此事实在是难为顾庭越了,可是没有办法啊,这个圣旨是皇帝亲自下的,而且不光顾庭越这边,其他的将军那边也都是按照此制度执行的,巡按御史尽量陪着不是,“顾将军,实在是国库如今太空虚了,实在是拿不出粮食来了.......现在军队也改制了,以后这军饷和粮草自然是由将军来筹措了,整个大风朝的军队都这样的规矩,不过,还请将军放心,这些农具和种子,朝廷会提供的......”
“去年朝廷就欠着我的粮草了,剩下的什么时候能给?还有啊,为了守护国土,不少将士在这次战役中牺牲了,朝廷总该给笔抚恤金吧?”
“这......实在是国库空虚啊......”巡按御史额头上滑下了冷汗道。
顾庭越冷哼了一声,“国库什么时候能不空虚呢?我看陛下真的该换个户部尚书了。年年国库都空虚,难道就没有找过原因吗?”
这话巡按御史不敢接啊,实在是户部尚书元芳是陛下面前的红人啊,他的错,谁敢挑呢。
顾庭越冷哼了一声,巡按御史眼光一转,看到了瑟瑟发抖的乡绅们,然后他便凑到了顾庭越的耳边低声道,“顾将军,其实元尚书已经帮您解决问题了,只是这最后一步得由您亲自动手啊,东周的鲁将军就自己解决了,虽然手段强硬了些,但是不失一个好方法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