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去行动,才是真正的恐慌!”李墨飞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如果我们不发声,谁来为这场危机负责?”
“你要考虑清楚后果。”唐教授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仍然显得谨慎,“科学与舆论应当分开,你的工作是研究,而不是干预。”说完,唐教授一转身就离去。
夜深了,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李墨飞和黄娅娅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撰写报告、分析数据、准备报道。随着时间的一秒一秒地飞逝,林然的信念愈发坚定,他知道,这场危机不仅关乎气候,更关乎人类的未来。
“为了确保研究科学而精准,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李墨飞在电脑前喃喃自语,手指快速敲击着键盘,“如果能找到更多的案例,或许能更有力地证明我们的观点。”
黄娅娅在一旁认真地整理着资料,突然抬起头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们可以联系一些在气候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科学家,邀请他们一起参与我们的报道。”
“这是个好主意。”李墨飞点头赞同,心中暗自欣喜,“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或许能引起更大的关注。”黄娅娅是新海日报的着名记者,在这座城市拥有极高的知名度,粉丝几百万。她打开手机,开始发出邀请。
几天后,李墨飞和黄娅娅的报告逐渐成型,内容详实而有力,数据与案例相结合,展现了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和急迫性。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两双手在键盘上交错飞舞。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文档末尾的页码停在47页。黄娅娅按下发送键的瞬间,社交媒体平台的后台数据突然开始异常波动——“城市热岛效应”“未来热浪趋势”“社区防暑行动”“热到变形”“空调续命”“出门五分钟,烤成鸡翅干”“热到与太阳肩并肩”“热浪烤验”等规范的、不规范的、严肃的、搞笑的话题瞬间充斥全网络社交平台,而“热浪真相”的话题以每分钟三千条的速度疯狂增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喜欢气候边缘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气候边缘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