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周的不懈努力,李墨飞林然和刘宇终于在“水上社区”项目的成本控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反复计算、调整设计方案,并与多个建筑公司和材料供应商进行谈判,最终找到了一种既经济又可行的建设方案。这不仅大大降低了项目的初期投资,还通过创新的模块化设计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实现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堔川市政厅的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而严肃。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坐满了市政厅的高层官员、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气象、环保、建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
“各位,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讨论一个关乎堔川市未来命运的重大议题——‘水上社区’方案。”市首刘政道率先发言,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经历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气候灾难后,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并采取果断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严峻挑战。”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李墨飞和刘宇。他们知道,今天的会议结果,将决定“水上社区”方案的命运。
量子沙盘的荧光在会议桌上投下星云般的阴影,李墨飞调整着全息投影的焦段,让洪水模拟数据的每一帧都精确对应市政厅建筑的共振频率。当刘市首的茶杯第三次触及桌面时,刘宇知道,这场技术圣战终于打进了权力圣殿的核心。
“请看西区排水管网的应力云图。”李墨飞敲击控制台,猩红色的数据流突然具象化为咆哮的液态巨兽。在座官员的瞳孔集体收缩——那正是他们每日通勤必经的金融街三维模型,此刻正被虚拟洪水撕扯成拓扑学意义上的碎片——这应当是他们的记忆:巨大的投影屏幕上,正播放着不久前那场超级暴雨引发的特大洪水的影像资料:街道变成河流,车辆被淹没,房屋浸泡在水中,灾民们在临时避难所里神情无助……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情沉重。。
市财政局长王磊的智能金丝眼镜突然泛起蓝光,这是脑机接口在解析成本模型时的应激反应。他面前的空气浮现出两列不断跳动的数字:左侧是"水上社区"的十年预算,右侧是过去二十年洪灾损失累计值。他说:“刘总工、李博士,你们的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你们知道,这个项目的投资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必须慎重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
“传统治水方案就像用纱布包扎动脉破裂。”刘宇举起生物基材料样本,纳米级的孔隙在激光下显现出红树林根系的分形结构,“而这个,是直接从自然基因库中盗取的火种。”
样本被传递至环保局长李娜手中时,内置的碳封存监测器突然报警。全息屏上,材料内部数以亿计的硅藻细胞正在吞噬二氧化碳,其代谢速率曲线竟与市政厅去年秘密填埋的污染数据完美重合。李娜的指尖微微颤抖,她认得这些污染物的分子式,正是其丈夫控股的化工厂排放清单上的常客。
辩论进入白热化阶段,智能会议桌的温控系统开始失控。主张激进派的新能源局长周身蒸腾着数据热浪,保守派代表的座椅则结出盐碱霜花。李墨飞注意到刘市首的茶杯表面,龙井茶叶的沉浮轨迹竟与三年前台风"青鸾"的路径惊人相似,仿佛宇宙在此刻揭开了因果律的裙角。
“我们测算过碳足迹的量子纠缠效应。”刘宇调出暗物质级别的算法模型,每个决策节点都延伸出平行宇宙的分支,“如果选择传统方案,堔川将在2049年成为地球的第五个‘塑料洋流漩涡’中心。”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论断,市政厅的地基传感器突然发出蜂鸣。0.03毫米的异常沉降量被全息投影放大为深渊裂谷,裂缝中漂浮着历代市长的碳足迹幽灵:他们生前的每个公务航班都化作一团磷火,在数据深渊里灼烧出罪证几何。
当反对建设“水上社区”的声浪攀至顶峰时,李墨飞启动了终极推演程序。会议厅穹顶瞬间坍缩为黑洞视界,所有人在失重状态下目睹两个未来:左侧的堔川沉入靛蓝色深渊,市政厅尖顶的钛合金避雷针成为唯一墓碑;右侧的"水上社区"如发光水母群漂浮在星环带,每个模块都在播放不同文明的治水史诗——从大禹到荷兰拦海大坝,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渠到元宇宙液态城。
这个“终极推演程序”展示的对比镜像,促使刘市首的决策器在此时迸发超新星般的光芒。他起身的瞬间,防弹玻璃外恰好劈下一道闪电,市政厅的避雷针将天罚之怒导入地底。量子钟记录下这个戏剧性时刻:17点33分21秒,恰好是20年前他竞选市长时的得票数。
“通过。”当这两个字震颤空气分子时,李墨飞视网膜上的压力监测仪突然黑屏,他的肾上腺素水平冲破了医用传感器的量程,直接奔涌出热泪盈眶的冲动。刘宇的左手无意识地在纳米材料表面按压,这个曾托起洪水灾民的动作,此刻在介观尺度上复现着珊瑚虫构筑礁石的生物算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