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墨书》?什么东西?墨家典籍吗?”
邵辰一脸凝重,“这是新墨家的巨子所作。
重新修订《墨经》,将其中最极端的几种学说去除,改成了符合当世的说法。
不止如此,其还制定了明确组织制度。
看样子这新墨的巨子不是个安分的人。”
“就算学说被重新编订,能吸引一些人,那如何吸引如此多人来学。
我们学儒还能做官,他们是为什么?就算学也得这新巨子造反成功吧。这没影的事,能吸引这么多人来学吗?”
有些儒生同样点头,他们对此也不理解。
邵辰思索片刻,“墨家的学塾都是免费拉人入学,那些泥腿子为搏个出身,难免受其引诱。
这位巨子怕是一位身家颇丰的人。能开的起学塾,且不在乎收益。
我知道该如何探查这位巨子身份了。”
---
儒生口中的巨子周衍,现在正在蜀地最高军政长官府邸,与布政使林思齐喝茶。
“周大人,该收敛些了吧。我不反对你收拢流民充实工坊,可你不该搞个新墨家出来吧。”
布政使林思齐一脸怒容看着坐在对面的周衍。
周衍此时面容是个须发花白的老人,这是他自己化妆出来的。以周衍的技术,只有朝夕相处的柳莺能看出破绽。
周衍不紧不慢的喝了口茶水。
“林大人稍安勿躁,我这么大的产业遍布全国各地。用银子可不好管理,只能想办法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了。
你也知道,这儒家可看不上我这种满身铜臭的商人。”
林思齐面色稍缓,“你们商人不是最中意陶朱学说吗?”
“我不喜陶朱的短视,而且陶朱学说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论述。要想改进需要花费太多时间。
而且这样的学说不利于管理这么大的产业。”
周衍还没说完,他觉得这种学说用来统治一个国家会很怪。他可不想养一堆妖怪。说这转移话题,
“林大人可关注了荆襄战事,那边贼寇可凶残的很。我在那边的产业全被那伙贼人扣住了。
而且发展也快速,都打到襄阳了,下一步就是襄阳全境。贼寇要是得到荆襄全境,蜀地大半门户可就被堵死了。”
林思齐闻言,长叹一声,“前些年刘将军挂帅,秋风扫落叶般扫平各地逆贼。朝臣都以为要迎来中兴,谁知后来发生了那样的事...”
说着一阵沉默,片刻后语气低落开口。
“负责荆襄地区防务的是湖广布政使司巡抚许茂才,别的不说,要说防守绝对算的上顶尖。
过去曾随刘将军平叛,有一次被十倍于己的贼人围在一座孤城,整整守了20多天才等来刘将军解围。
何况外面那伙贼人只能算是流寇,起事时看着热闹,实际必不长久。”
周衍闻言点点头,他与林思齐的判断差不多,只是荆襄两地关乎蜀地通路,这才关心则乱。
只是也不能不防,以自己投资造反事业的经验,说不定会有高人前往指点。
“林大人,话虽如此,可保不齐贼首会受到当地豪强支持。
这些豪强虽不敢明面上与其勾结,但借着贼人之手吞并些土地,这些人可胆大的很。
这时间长了可难免会出意外。
再说贼人堵住荆州,我在那个方向的商队也难以通行。来年上交的税银怕是得打个折扣。”
林思齐微微皱眉,“这倒是有可能,只是我远在蜀地,在此事上可插不上手。”
周衍出言献策,
“官面上或许插不上手,可蜀地还有不少先天高手。我等受朝廷供奉多年,一直没有机会报效朝廷。现在朝廷有事,正是我等做事的机会。
我们几个前去荆州,找到贼人老巢,出其不意将贼首刺杀。只要不陷于战阵合围,就算那贼人武道通天也决计逃不出我等之手。”
林思齐斜睨周衍一眼,
“我还不知周大人如此心系朝廷?”
周衍打了个哈哈,随即咬牙道
“瞒不过林大人,我商行来源大头便是与江南商会合作。
现贼人堵住去路,相当与断我一臂。常言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贼人何止于此。
只是我调不动一众先天,还需林大人代表朝廷出面。”
最主要的原因是,周衍想通过这次行动,将先天高手拉到这场王朝末年的争端当中。
前提是需要朝廷要先对先天高手解禁,想自己来到蜀地百年,还一次都没出去过。
朝廷虽然对先天高手极尽优待,可管制起来也毫不放松。
这些年一直有人起事,可少有先天下场,就算有也很快被扑灭。
这林思齐是四川布政使司巡抚,朝廷正二品文官,代表的是朝廷意志,只要他下令,连锁反应下,其他地方也一定会跟进。
周衍暗暗观察着林思齐的脸色,见其面色平静不知想些什么。随即开口,
“上次前来见林大人有一套‘文成公’手稿,只是我注意到其中缺了一卷。机缘巧合之下,我的商会找到了大人所缺书卷,大人你看看是不是真本。”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卷书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