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姜维在丞相祠堂守夜,望着诸葛亮的塑像,忽然想起当年被猜忌的日子。那时他刚降蜀,朝中多有非议,是诸葛亮力排众议,将他视为衣钵传人。“丞相,”他低声说,“如今维虽遭猜忌,却从未忘您的知遇之恩。”
阿莱娜的银链忽然缠住祠堂的烛台,烛火突然爆亮,照见房梁上的密信——那是钟会写给蜀汉大臣的劝降书。姜维看完信,忽然起身:“走,回剑阁,钟会的下一招,必是离间计。”
第四折 栈道绞杀
景耀七年冬,剑阁的第一场雪落下时,钟会的大军再次压境。这次,他带来了从南中缴获的“藤甲兵”,藤甲浸过桐油,防火性能极佳。
“将军,藤甲兵不怕火攻!”蒋斌在关楼急报。
姜维望着山下的藤甲兵,忽然想起诸葛亮平南中的往事:“当年丞相用火攻破藤甲,今日我用磁石破藤甲。”他下令,“将磁石粉混入弩箭的箭簇,专射藤甲的连接处。”
阿莱娜的银链忽然指向魏军的粮草队:“将军,他们的粮草,用的是南中的藤筐,藤条间的缝隙,正是磁石粉的突破口。”
正午时分,藤甲兵逼近栈道。姜维一声令下,连山弩齐发,嵌着磁石粉的弩箭射向藤甲的藤条连接处。磁石粉钻入藤条缝隙,竟将藤甲兵的甲胄吸成一团,行动不便。
“放箭!”姜维再次下令,这次的弩箭浸过巴豆粉,专射魏军的战马。战马吃痛狂奔,踩死无数藤甲兵,魏军阵脚大乱。
邓艾趁机从侧翼杀出,却看见栈道上滚下无数木石——赵夯率死士从崖顶推下的,是裹着磁石粉的巨石,专砸魏军的铁铠。
“邓士载,”姜维站在关楼,“你和钟会,终究是小看了蜀地的天险和人心。”
黄昏时分,魏军再次败退。钟会望着剑阁关楼上的汉旗,忽然长叹:“姜维啊姜维,你真是诸葛亮的克星,连他当年平南的战术,都被你用得出神入化。”
是夜,姜维在关楼设宴,犒赏三军。他举起酒杯,望着远处的雪山,忽然对阿莱娜说:“等打完这一仗,我想回天水看看,那里,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阿莱娜轻笑,银链在火光中划出优美的弧光:“将军忘了?天水,也是汉家的土地。”
第五折 汉心永存
景耀八年春,剑阁的积雪开始融化。姜维站在点将台,望着校场上的三万精兵——其中有一万是新归附的羌胡勇士,他们的衣甲上,都绣着汉家的火纹。
“将军,东吴的援军到了!”蒋斌的马蹄踏碎春雪,“陆抗派来五万水军,已在江州待命。”
姜维点头,目光落在剑阁的“汉”字大旗上:“传令下去,兵分两路,一路出祁山,一路出阴平,让钟会和邓艾首尾难顾。”
大军开拔的那天,剑阁的百姓夹道相送。一位白发老叟跪在路边,献上一碗清水:“大将军,这是当年丞相在时,百姓们常喝的‘汉心水’,您带着,保平安。”
姜维接过碗,一饮而尽:“老丈放心,维定当护这汉家山河,寸土不让。”
祁山前线,赵夯的骑兵踏碎魏军的阵营;阴平道上,阿莱娜的银链指挥着战象队,将邓艾的雪山军逼入绝境。钟会和邓艾不得不再次合兵,却在剑阁关前,被姜维的连山弩和地火阵打得节节败退。
最终,钟会和邓艾不得不退兵,蜀汉的疆域再次得以保全。姜维站在剑阁关楼上,望着远方的雪山,忽然想起诸葛亮的《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如今,他早已不是那个天水的少年,而是蜀汉的大将军,是千万汉家儿郎的主心骨。他知道,只要自己还活着,汉魂就不会灭,蜀汉就有复兴的希望。
“此身可灭,汉魂不熄。”他低声自语,目光坚定如铁。
景耀十年,姜维再次整军北伐。他站在点将台前,望着校场上的木牛流马、磁石弩箭、西羌战象,忽然明白,自己守护的不仅是蜀汉的疆土,更是一种信念,一种让汉家天下重归一统的信念。
剑阁的霜刀在阳光下闪烁,汉旗在风中飘扬。姜维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的忠义,将永远铭刻在汉家的史册上,千秋万代,永不熄灭。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