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大臣跌跌撞撞地冲进来,官服上沾满泥浆:"陛下!百姓们聚集在宫门外,求您不要投降!他们...他们愿意捐出家产,支持蜀军抗敌!"
刘禅的手指微微颤抖,降书掉落在地。他望着殿外隐约传来的哭喊声,想起父亲刘备白手起家的艰辛,想起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身影。但最终,他还是闭上了眼睛,声音沙哑:"传旨...开城投降。"
降诏传到剑阁关时,蜀军大营一片死寂。姜维握着诏书的手青筋暴起,诏书边缘被他捏得粉碎。句扶气得将大刀狠狠劈在石桌上:"不可能!陛下怎么会...怎么会投降!"
阿莱娜抢过诏书碎片,看着上面的玉玺印,突然冷笑一声:"这诏书...是黄皓的笔迹!"她转头看向姜维,"大将军,我们不能就此放弃!"
姜维沉默良久,突然拔出七星剑,寒光闪过,将案上的烛台劈成两半。"传令下去,"他的声音低沉却坚定,"全军换装魏军服饰,随我诈降钟会!"众将大惊,句扶急道:"将军!这太危险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姜维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钟会野心勃勃,与邓艾素来不合。只要我们能挑起他们的矛盾..."他握紧剑柄,"蜀汉就还有一线生机!"
三日后,剑阁关城门缓缓打开。姜维率领蜀军走出关隘,玄甲上的铜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钟会骑在高头大马上,看着列队而来的蜀军,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姜维,你终于还是识时务的。"
姜维单膝跪地,声音平静:"败军之将,愿听都督差遣。"他偷偷观察着钟会的表情,注意到对方腰间挂着的曹魏虎符——那将是他计划中的关键一环。
当夜,姜维秘密会见了钟会的谋士丘建。烛火摇曳中,他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丘先生,此乃邓艾写给司马昭的密函,里面...可大有文章。"丘建接过密信,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原来,密函中邓艾提议在蜀中自立为王,与司马昭分庭抗礼。丘建看着信中的内容,心中暗暗盘算:"钟会一直忌惮邓艾,若让他知道此事..."他抬头看向姜维,"你为何要帮我们?"
姜维冷笑一声:"我只为报仇。邓艾杀我战友,毁我家园,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让丘建不寒而栗。
果然,当钟会看到密信时,勃然大怒:"邓艾匹夫,竟敢背叛司马昭!传令下去,即刻出兵,剿灭邓艾!"他转头看向姜维,"你熟悉蜀中地形,随我一同出征!"
姜维心中暗喜,表面却不动声色:"遵命!"他知道,计划已经成功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等待时机,一举恢复蜀汉江山。但他也明白,这条路充满了艰险,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不过,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那些逝去的战友,他愿意赌上一切。
第五折 复国遗志照千秋
成都城外的魏军大营里,篝火熊熊燃烧,将漫天大雪映成血色。钟会坐在主帅帐中,手中的邓艾密函被烛火映得透亮,上面"封王蜀地"的字迹刺得他眼眶生疼。姜维垂手立在帐中,目光扫过案头的曹魏虎符,掌心微微发颤——那是他与丘建昨夜密谈时,故意透露给钟会的"邓艾反迹"。
"司马昭老儿果然容不得人。"钟会突然将密函拍在案上,鎏金酒杯中的葡萄酒溅在羊皮舆图上,在蜀汉版图上晕开暗红的血斑,"邓艾屯兵绵竹,司马昭派贾充率军十万入蜀,分明是要将我等一网打尽!"
姜维适时向前半步,玄甲在火光下泛着冷光:"都督手握十万精兵,又得剑阁、成都之利,正是天赐良机。"他压低声音,袖中暗藏的七星剑穗轻轻颤动,"当年沛公入蜀而王天下,如今都督..."
帐外突然传来马匹嘶鸣,一名浑身是雪的探马撞帘而入:"报!邓艾已率军向成都移动,声称要...要清君侧!"钟会猛然站起,腰间佩剑"呛啷"出鞘三寸:"果然反了!"他转身握住姜维的手臂,眼中闪过狂热,"姜将军,你曾守剑阁多年,可知成都北厢的屯兵布防?"
姜维心中暗喜,面上却做出咬牙切齿之态:"末将愿为都督前驱,亲手斩下邓艾狗头!"他悄悄向帐外的阿莱娜使眼色——昨夜已约好,若钟会出兵,西羌骑兵便趁虚夺取魏军粮草大营。
雪夜中的成都城笼罩在诡异的寂静里。姜维率五千"魏军"行至绵竹旧战场时,忽然听见前方传来铁器碰撞声。他勒住战马,赤目在雪光中瞥见道旁枯树悬挂着十余具蜀军尸体,衣甲上的"汉"字军旗已被积雪覆盖,却仍在风中倔强地翻动。
"报!前方发现邓艾中军!"探马的声音惊飞枝头寒鸦。姜维手按剑柄,却见月光下一支魏军缓缓逼近,当先一人白发披甲,正是邓艾。老将军的玄铁杖在雪地划出深痕,每一步都带着千军压境的气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