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商道烽烟起危局
景元二十年秋,敦煌城外的胡杨林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姜维骑着汗血宝马,沿着丝路古道缓缓前行,身后跟着一队身着轻甲的骑兵。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护送鄯善国进贡的玉石车队安全抵达玉门关。然而,本该热闹的商道上却异常寂静,只有风沙掠过荒草的沙沙声,让人心生不安。
"报——"一名斥候突然从前方疾驰而来,脸上沾满尘土,"将军!距此三十里处,发现数十辆焚毁的商队马车,车上货物被洗劫一空!"姜维心头一紧,他知道,在这看似平静的西域,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
赶到出事地点时,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残破的马车车架还在冒着青烟,地上散落着破碎的陶罐和染血的丝绸。最令人不安的是,现场没有一具尸体——商队成员要么被掳走,要么已经遭遇不测。姜维弯腰捡起一块带有匈奴图腾的青铜箭头,眉头紧锁:"是匈奴人干的,但为何不见尸体?"
正思索间,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浑身是血的胡人骑士拼命向这边奔来,他的坐骑已经口吐白沫,显然是长途奔袭而来。骑士看到汉军旗帜,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却在冲到姜维面前时力竭坠马。
"壮士,发生何事?"姜维连忙将他扶起。骑士艰难地指着西方,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匈奴...左贤王...在敦煌...设伏..."话未说完,便气绝身亡。姜维心中大惊,敦煌是西域重镇,若落入匈奴之手,玉门关将失去屏障,整个西域都将陷入危局。
"立刻回军!"姜维当机立断,"派人快马加鞭通知玉门关,让霍弋做好备战准备!"他转头对张虎说:"你带五百骑兵,绕道前往北山羌部求援,告诉木尔丹,匈奴若破敦煌,羌人牧场将首当其冲!"
夜幕降临时,姜维率领的骑兵抵达敦煌城外。远远望去,城头已换上匈奴的黑旗,火光冲天,惨叫声不时传来。姜维握紧腰间的亮银枪,眼中闪过一丝怒火:"当年哈木尔为守护西域战死,今日我绝不能让敦煌百姓再遭此劫难!"
汉军在离城五里处扎营,姜维连夜召开军事会议。地图上,敦煌城被红笔重重圈起,周围的山川地形被他熟记于心。"敦煌城三面环沙,唯有东门临着疏勒河,匈奴必然重兵把守。"姜维分析道,"我们要避其锋芒,从西门突破。"
一名校尉提出疑虑:"西门外是连绵的沙丘,不利于骑兵冲锋,且极易被敌军发现。"姜维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这是鄯善工匠改良的'沙舟',形似木橇,可在沙丘上快速滑行。我们连夜打造,明日拂晓发动突袭!"
与此同时,张虎也顺利抵达北山羌部。木尔丹听明来意,立刻召集羌人勇士:"哈木尔族长用生命守护西域,今日匈奴犯境,正是我们报恩之时!"羌人们纷纷拿起弯刀,骑上快马,跟随张虎奔赴敦煌。
黎明前的黑暗中,汉军营地灯火通明。工匠们争分夺秒地打造沙舟,士兵们则在练习使用改良后的短弩——这种弩箭比普通箭矢短小,但射程更远,更适合在沙地作战。姜维亲自检查每一艘沙舟,确保万无一失。
当第一缕晨光染红沙丘时,汉军开始行动。数百艘沙舟载着士兵,如离弦之箭般从沙丘上滑下。匈奴哨兵发现时,汉军已冲到城下。"放箭!"姜维一声令下,短弩齐发,城头的匈奴士兵纷纷中箭倒地。
然而,匈奴早有防备。左贤王亲自率军增援,他的铁骑踏过沙地,扬起漫天黄沙。"汉军不过是强弩之末!给我杀!"左贤王挥舞着镶金的弯刀,匈奴骑兵如潮水般涌来。
第二折 沙海鏖战显奇谋
匈奴骑兵的冲锋势不可挡,马蹄声如雷鸣般震动着大地。姜维却不慌不忙,他举起令旗,汉军迅速变换阵型,组成一道坚固的盾牌墙。盾牌表面涂着特制的桐油,箭矢射在上面纷纷滑落。
"放!"随着姜维的命令,汉军推出装满沙石的木车。木车倾斜,大量沙石倾泻而下,在汉军前方形成一道临时的沙墙。匈奴骑兵的战马陷入沙地,速度大减。汉军趁机发动反击,改良后的连弩发出密集的箭雨,匈奴骑兵顿时死伤惨重。
左贤王见状,气得暴跳如雷:"给我绕过去,从两翼包抄!"匈奴骑兵分成两队,试图从汉军两侧突破。姜维早有预料,他向身后的山丘挥了挥手,顿时,数百名汉军从沙丘后推出"霹雳车"。巨大的石弹呼啸着飞向匈奴骑兵,砸得他们人仰马翻。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匈奴骑兵虽然勇猛,但在汉军的精密防御下难以突破;而汉军兵力有限,若不能速战速决,等匈奴援军赶到,必将陷入绝境。姜维深知,必须找到左贤王的指挥部,擒贼先擒王!
他观察战场形势,发现匈奴骑兵的指挥旗帜始终在中军后方移动。"张虎,你带两百骑兵,佯装撤退,引敌军追击。"姜维低声吩咐,"我带死士从侧翼迂回,直取左贤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