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莱娜,你带两百人扮成百姓,在东门假意投降,引魏军入瓮。"姜维转头看向阿莱娜,目光中带着信任与担忧。阿莱娜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他的计划,她轻轻摘下颈间的狼牙项链,那是羌族勇士的象征,代表着勇气和力量。她将项链递给姜维,轻声说道:"保重。"然后转身,带着两百名士兵消失在夜色中。
子时,东门方向传来了激烈的厮杀声和喊叫声。"汉军已降!勿要伤我等性命!"阿莱娜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带着几分慌乱和恐惧。魏军果然中计,在将领的指挥下,潮水般涌入内城。他们举着火把,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姜维握紧手中的火把,躲在暗处,静静地看着魏军踏入预设的火阵。当最后一名魏军士兵进入街巷后,他突然大喝一声:"点火!"早已埋伏好的士兵们纷纷点燃引线,刹那间,整条街巷化为一片火海。桐油燃烧时发出"噼啪"的声响,火焰迅速蔓延,将毫无防备的魏军士兵包围。
魏军士兵们在烈焰中发出凄厉的惨叫,有的四处奔逃,却被火焰吞噬;有的试图用武器扑打火苗,却无济于事。整个内城陷入了一片混乱,喊叫声、哭嚎声、火焰燃烧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人间地狱。
但钟会很快反应过来,他不愧是魏军的名将,迅速指挥魏军结成盾牌阵,朝着中军帐方向稳步推进。盾牌碰撞的声音整齐而有力,他们踏着同伴的尸体,一步步逼近姜维所在的位置。
姜维手持连弩,且战且退,最终退至剑阁深处的藏兵洞。这里是诸葛亮生前预留的秘密据点,洞内空间宽敞,存放着十万支箭矢和千斤火药。姜维点燃火药引线,巨大的爆炸声震得山体摇晃,浓烟和碎石从洞口喷涌而出。魏军的攻势暂时被遏制,他们不得不停下脚步,重新调整战术。
与此同时,霍弋率领的死士在魏军后方发动了突袭。他们身着魏军服饰,混入敌军营地,见人便杀,制造出一片混乱。魏军士兵们惊慌失措,不知道敌人从何处而来,自相残杀的情况不断发生。钟会不得不分兵应对后方的骚乱,进攻的节奏被彻底打乱。
姜维趁机重整残部,他看着面前疲惫却坚毅的士兵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即便在如此绝境中,依然没有放弃希望。姜维大声喊道:"剑阁在,蜀汉在!今日便是战死,也要让魏军知道,蜀人不可辱!"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心中的悲愤和不屈全部释放出来。
第四折 生死一线定乾坤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了第七日,汉军早已弹尽粮绝。士兵们疲惫地靠在城墙上,有的伤口已经化脓,却没有药物医治;有的饿得头晕眼花,却只能勉强咽下苦涩的草根。姜维站在城头,望着远处黑压压的魏军阵营,心中泛起一丝悲凉。他抚摸着腰间的诸葛连弩,那是丞相诸葛亮留给他的最后遗物,承载着无数的期望和嘱托。
突然,远处的山道上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烟尘滚滚。姜维眯起眼睛,努力辨认着来者。当看到汉军的青色军旗在风中飘扬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是廖化率领的援军到了!
廖化的骑兵如同利剑般插入魏军的侧翼,他们手持长枪,呐喊着冲入敌阵。长枪所到之处,魏军士兵纷纷落马,鲜血染红了黄土。魏军的阵型顿时大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钟会试图重新组织防御,但在汉军骑兵的猛烈冲击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徒劳。
姜维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亲自率领八百死士,手持武器,呐喊着杀出城门。诸葛连弩的嗡鸣声响彻山谷,每一支箭矢都带着汉军的怒火,精准地射向魏军士兵。在汉军的前后夹击下,魏军伤亡惨重,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混战中,姜维与钟会终于狭路相逢。钟会骑着高头大马,手持长剑,眼神中带着几分不甘和愤怒。"姜维,你我皆是将才,何苦为蜀汉陪葬?"他挥舞着长剑,朝着姜维刺来,招式凌厉,带着势在必得的气势。
姜维冷笑一声,举剑格挡,金属碰撞的火花四溅。"吾以忠义为剑,岂惧尔等奸佞!"他大喝一声,手中的剑如游龙般舞动,与钟会展开了激烈的拼杀。两人皆是当世名将,招式变幻莫测,一时之间难分胜负。
但姜维肩头的旧伤在激战中复发,疼痛如潮水般袭来,让他的动作渐渐迟缓。钟会趁机猛攻,剑锋几次险些刺中姜维要害。千钧一发之际,一道寒光闪过,阿莱娜的弯刀从斜刺里劈来,逼得钟会不得不慌忙闪避。
原来,阿莱娜在完成诱敌任务后,立刻率领羌骑前来支援。她的弯刀在战场上上下翻飞,如同一朵盛开的死亡之花,收割着魏军士兵的生命。在她的支援下,姜维得以稳住阵脚,重新投入战斗。
此时,魏军后方突然大乱。霍弋率领的士兵成功烧毁了魏军的粮草辎重,冲天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粮草被烧,意味着魏军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资本,士兵们军心大乱,纷纷溃逃。钟会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撤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