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鬼经中书:修行之道,始于灵根。
灵根,是感应天地、沟通灵气的媒介。凡人体内若无灵根,纵有千般机缘,也难踏入修行之门。
可灵根又分高下。
其一,为“天灵根”。
天生单一属性,无杂念、无冲突,金、木、水、火、土之一贯通五脏六腑,与天地感应最为灵敏。此类人如被仙门得知,必被当做镇宗之宝,亲传弟子也不过如此。
“金灵根者,锋锐霸道,剑走偏锋,杀伐之道如神。”
“木灵根者,生机磅礴,医毒并修,坐忘山林。”
“水灵根者,圆融善变,修行稳健,最宜悟道。”
“火灵根者,烈焰催魂,攻伐最强。”
“土灵根者,厚重如山,擅守耐战,根基稳如磐石。”
但此类灵根,万中无一。
其二,为“双灵根”。
两种属性并存,相辅相成,虽不如天灵根纯粹,却也资质上佳。常见者如金火、木水、土金等组合,有者修行稳健,有者走极端之道。
大多数中型宗门弟子,皆以双灵根为上选。
其三,三灵根。
三属性共体,虽杂而不乱。修炼之路开始尚快,但至凝气后期、筑基关口常有桎梏,筑基者稀。此类弟子是大多数宗门的基础血脉,若勤奋苦修,亦能有所作为。
其下,便是“四灵根”“五灵根”——
也被世人称为“凡灵根”。
属性驳杂,彼此冲突,灵气入体难以融通,若无奇遇,修炼往往止步于凝气五层以下。即便强行突破,也极易在筑基时走火入魔,根基动摇,终生无望大道。
最神秘者,为“变异灵根”。
如雷、冰、风等非五行属性,多因天地异变、血脉突变而成,其感应灵气之奇妙远超寻常灵根,有时甚至压过天灵根一头。极为罕见,一现世,必引哄抢。
……
陆凡神识探入丹田,望着自己那如乱线缠绕般的五行灵根,颜色驳杂,气息驳杂,如一堆破铜烂铁混杂而成。
他沉默良久,终是轻轻叹息。
“……凡灵根。”
早就猜到了的结论,可真正确认的这一刻,心中仍是一片冷意。
他不是天才。
不是拥有仙骨的传承之人。
金木水火土五气齐聚,彼此排斥,气息驳杂至极,灵力运转之时常有窒滞——这也是为何他若无唤仙花,根本难以修到凝气二层的原因。
“原来我连三灵根都不是。”他自语。
这片刻的黯然,并未流露在脸上,他需要凝神去关注体内灵根的变化。
因为此时已经到了恶鬼经前期的关键节点。
周围十道模糊残魂盘旋游动,每一道皆面目模糊、形态扭曲,有的无头,有的半身焦烂,有的甚至看不清性别,只能听见细微的低语与啜泣,在耳边徘徊不去。
这是他耗尽整整一周,才从这片乱骨荒林中凝聚出的第一重十鬼。
《恶鬼经》中有记载:十鬼为一重,凝而不散者,可聚为“鬼胎”,修为由此可增。然十鬼亦为转折——自此之后,魂气反噬,便会开始侵蚀修者灵根。
陆凡对此早有预料。
十鬼凝成,意味着自己这斑驳不堪的凡灵根即将开始被残魂污染,也无法再回头了。
可就在陆凡准备收回神识,转去感应那十道新凝结的恶鬼残魂时,眉头却突然一动。
——不对。
此刻,十道冤魂之气缓缓渗入经络,竟并未立刻腐蚀他的杂灵根,反而被体内一处奇异的黑点牵引。
他丹田深处,五行凡灵根之外,在最不起眼的角落,竟浮现出一缕极细极淡的黑色气息,仿佛沉睡的种子,纹丝不动。
它静静地伏在丹田底部,如石缝中发芽的幼苗,又如深海下的星光,不耀眼,却让人无法忽视。
陆凡神色微变,连忙运转神识小心探查。
他越看,越觉惊异。
这枚黑色种子并未与五行伪灵根互通,也没有被恶鬼气息污染,反而隐隐吞纳着那十道恶鬼魂魄的阴力,仿佛一切残魂、冤念,最终都会被它吸收、熔炼、净化。
这……不合常理。
“恶鬼经所行之术,必以一根为主。鬼气附体,先腐灵根,再转为阴灵之种。多灵根者修之难,腐损尤快。唯纯根者,可炼大成。”
可现在,陆凡的五行凡灵根没有丝毫变化。
而那些原本应腐蚀他灵根的鬼气,全都流向了那枚黑色种子,如同被天生克制、自然引导。
“这究竟是什么……?”
他低声喃喃,面色凝重。
以他的谨慎,没有立刻贸然接纳这变化,而是再次翻阅恶鬼经的灵根部分。
字字斩钉截铁,没有提及任何关于“黑色种子”或“体内第二灵根”的记载。
这让他陷入了沉思。
难道……自己并非只有杂灵根?
那枚黑色种子,难道才是自己“真正”的灵根?
他再度感知那黑点,十道冤魂气息已被其尽数吸引,几乎自发绕其旋转,不再外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