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煮酸菜汤吗?太棒了!那我就来负责处理这些菜吧。”
林婉悦听到林石的提议,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立刻积极地回应道,语气中带着跃跃欲试的干劲,仿佛切酸菜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任务,
说完便径直走向水池,准备清洗双手,投入到这场厨房协奏曲之中。
“没问题,这任务就全权交给你啦。”
林石见她如此主动且充满热情,自然是乐见其成,毫不犹豫地便同意了她的请求,脸上洋溢着赞许的笑容,心中对她的勤快又添了几分欣赏。
对于像林婉悦这样骨子里透着勤劳劲儿的姑娘,让她闲着反倒像是一种“折磨”,是对她积极态度的最大辜负,只有让她参与进来,找到事情做,她才会感到自在和满足,这恰恰是她身上最吸引人的特质之一。
于是,两人就这样心照不宣地划分了厨房里的“势力范围”与具体职责,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合作模式:林婉悦承担了处理配菜的重任,开始清洗并准备切制酸菜,动作麻利而认真。
与此同时,林石则转身走向了冰箱,从里面小心翼翼地取出了昨晚没有完全吃完、被妥善保存起来的隔夜剩饭,那米饭在冰箱中静置了一夜,状态正适合用来烹制一碗粒粒分明、口感绝佳的蛋炒饭。
这种经过一夜“沉淀”的米饭,其表面多余的水分已经被饭粒自身充分吸收,
使得每一颗米粒都变得更加饱满且富有弹性,这种物理变化恰恰赋予了它制作蛋炒饭的天然优势,是现煮米饭所无法比拟的。
利用隔夜饭炒出来的蛋炒饭,口感不仅不会显得湿粘,反而会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甘甜滋味,而且每一颗饭粒都变得更加坚韧、富有“扣弹”(指有嚼劲且Q弹)的口感,这种独特的风味与嚼劲,远非当天新鲜煮出的米饭所能企及,是蛋炒饭的灵魂所在。
林石首先拿起勺子,非常有技巧地在装有隔夜饭的碗中轻轻翻动,将那些因为冷却而略微结块的米饭一点一点地全部掏松,确保每一颗米粒都能单独分开,为后续的翻炒做好基础准备,他的动作娴熟而准确。
紧接着,他又从一旁的架子上随手取下了两个新鲜的鸡蛋,将它们小心地打进一个干净的空碗里,蛋黄和蛋清瞬间在碗底汇聚,等待着进一步的处理。
最后,他拿来了一双筷子,开始了对碗中蛋液的搅拌工作,他并没有简单地搅几下,而是专注于将蛋黄和蛋清彻底、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力求达到一种完全乳化、没有丝毫分离的状态。
只见林石一手稳稳地端着盛有蛋液的碗,另一只手则灵活地舞动着筷子,在手腕与筷子的默契配合之下,那原本还是泾渭分明的两枚鸡蛋,仅仅在转瞬间,就被他迅速而彻底地打散,化为了一碗色泽均匀、质地粘稠的金黄色液体。
然而,将鸡蛋打散仅仅是第一步,林石的手并没有因此停下,他如同着了魔一般,继续对碗中的蛋液进行高速、不间断的搅打,那种专注与力度,让人看了不禁有些目眩神迷。
转瞬之间,那碗中原本平静的蛋液,竟然在他的搅打之下,仿佛化作了波涛汹涌的巨浪,在碗中疯狂地翻涌、旋转,形成了肉眼可见的漩涡与气泡,场面显得颇为壮观,像是在进行一项神秘的化学反应。
他之所以要如此不遗余力地,将鸡蛋液搅打到这般“翻江倒海”的地步,其核心原因在于一个关于烹饪的“小秘密”:只有将蛋黄和蛋白通过高强度的搅打,使其达到一种完全充分的融合状态之后,蛋液的内部才能在高频次的搅动下,自然而然地形成无数细微的气泡。
而正是这些隐藏在蛋液内部的微小气泡,在后续高温翻炒的过程中,会受热膨胀,从而赋予炒出来的鸡蛋一种难以言喻的松软质地和更加“扣弹”的口感,让鸡蛋吃起来既蓬松又不失嚼劲,这是判断鸡蛋炒得好坏的关键指标之一。
反之,如果蛋液没有经过充分的搅打,蛋黄和蛋白没有完全混合均匀,甚至像某些新手那样,直接将整只鸡蛋完整地打入锅中进行翻炒,那么无论如何努力,也绝对炒不出标准蛋炒饭所追求的那种视觉效果——即鸡蛋呈现出均匀诱人的金黄色,而米饭粒粒分明、洁白透亮,两者之间界限分明,形成鲜明的对比。
就在林石专注于他的“打蛋大业”,腕部肌肉随着高速搅打而微微绷紧之时,一旁的林婉悦恰好完成了洗手的工作,双手带着刚接触过清水的湿润感。
就在她正准备拿起一旁的毛巾,擦干手上的水珠,然后去切制林石交给她的酸菜和葱花时,她的目光无意间瞥向了林石的方向,瞬间就被他那如同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特殊韵律的打鸡蛋动作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哇塞,林石,你这打鸡蛋的姿势也太帅了吧?这哪里是在打鸡蛋啊,简直像是在表演武术,或者是在用筷子指挥千军万马!不就是普普通通的两个鸡蛋嘛,硬生生被你用这种方式打出了惊涛骇浪、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太夸张了!”林婉悦的小脸上,瞬间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讶与赞叹,语气中充满了小迷妹般的崇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