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接下来两章,可能会有争议,纯纯我个人观点,叠个甲先)
理解,支持,配合的行为是【同谐】命途的体现。
「普世同谐,群星共熠,无上功德颂神主!世人同袍,万物同根,赐福之风拂大地!」
——《谐乐颂》第一乐章
来自多个谐乐天体世界的集群星神。千面一体的希佩,宣唱着和谐一致的喜乐。
为了对抗宇宙无情的法则,智慧生命需要抹煞孱弱的私欲与个体的差别,融入同一阙谐乐中——以强援弱,以死护生。
正如同谐的外貌一样。
祂那三相面的身躯代表着千万种侧面,每个人都能从祂的身上,祂的理解中看到属于自己的“道”。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你可以否认祂,你可以污蔑祂,你可以赞扬她,也可以无视她。
你从希佩的身上看到的恐惧,看到了希望,看到和谐,看到的淡漠。
祂不在乎,祂依然会展开双臂,欢迎你加入同谐的家族中去。
正如同希佩那由无数拼图组成的身体。
拼图大小不一,参差不齐。
但它们却在同谐的指引下,互相嵌合,毫无突兀。
大唐,被后世神话为托塔天王的李靖就从中看出另一番韵味。
“这同谐的理念,和军队的调动极为相似啊“
“刀盾手,长枪手,弓兵,骑兵、他们各有所长,各有分工。
单拎出来不足为虑,但若摒弃隔阂,因势利导,随时变化,便是万胜之师”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在宫殿内的龙椅上,李世民眼中则又是一番画面。
他从同谐希佩身上看到的,是自己端坐于帝国之上,摆弄着名为大唐的积木。
大唐便是同谐的实体化。
各职官吏,文武百官,不正如同拼图一般,组成了大唐。
对了,还有最重要的大唐百姓。
春秋时期。
孔子
一生信奉礼,为了再现他理想中的那个社会结构,而周游各国,不断宣扬自己的理。
他看到的,是自己一直追寻的理念。
他删定《尚书》,提出了圣王之道。
礼乐治国,王道乐土。
希佩就像是尧舜般的君王,信仰同谐的人围聚在祂身边。
各自分工,如同一个大家族,所有人各担其职,共同繁荣下去。
“尊尊亲亲,周礼之髓,礼乐和鸣,周公之教,十言以蔽,万世之基”
孔子心情复杂的看着天幕上那位女神,深深的鞠了一躬。
不得不说,这些古代先贤的智慧如此深邃。
孔夫子居然在光幕尚未提及,太一和同谐的关系时。
便先一步,看出了同谐内所蕴含的秩序。
而这一缕被掩盖在同谐的伟大包容下的杂音,正是后续匹诺康尼事件的源头之一。
---
画面接着播放
这时,插入了一道令古人感到不寒而栗的画面。
画面中,在同谐希佩的身旁浮现了数道金色的文字。
【在希佩和太一的命途碰撞中,(同谐)囊括了(秩序),希佩将太一吞噬】
【人们好奇:可有家族的成员厌倦了歌唱,主动放弃追寻同谐的命途?
面对疑问【家族】微笑作答:从无此事】
【还有比消除不谐音律更愉悦的事么?】
【宇宙将成为和谐的整体,不会有逆耳的杂音戳破美妙的和弦,更不会有愚者为短浅的未来忧虑】
【看哪,一个完美的家,没有伤春悲秋,没有离经叛道;
无需望眼欲穿,无谓忆苦思甜,多么令人羡慕】
无数密密麻麻的文字排成行列,在同谐星神的身旁环绕,浮现。
文字内容所蕴含的深意令人感到后脊发冷。
这位号称包容的同谐星神,当真如此美好吗?
“什么?!,太一居然被这位同谐所吞噬了!”
“不可能,一派胡言,太一乃是众星之主,天之帝王,是仙神共主,怎么会被小小的同谐吞噬!”
先秦时期,信奉太一神的巫祝们不可置信的看着光幕中浮现的文字。
他们不敢相信,在自己所信仰的神话中,位于顶点的太一神,居然会被其他神明消灭。
“这可真是令人惊骇啊,这些未知的神明居然如此强大,连太一神都陨落了”
虽然此太一非彼太一,但古人们可分辨不出来。
太一的消亡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可远比之前的星神出场还要多。
另一边,老子这里。
此刻的他已经重新找了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暂做休憩。
一旁的青牛则是解开绳子,自顾自的撒欢去了。
“太一神,代表着秩序?”,老子疑惑不解,“莫非,是代指太一身为天帝,总管天地万物的职责吗?”
他摇了摇头,重新端详起希佩身边的其他文字。
“看来这位同谐星神,也远没有看上去那般简单啊。之前的巡猎,不朽,丰饶等等”
“每一位星神虽说有着各种的命途,却都能从他们的行为中发现,与自身命途相反的行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