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夏皇宫的巍峨宫墙之内,一片庄严肃穆的氛围。阳光洒落在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可这光芒却难以驱散御书房中那股隐隐的肃杀之气。
夏浩,这位大夏的帝王,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身姿笔挺,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每一步都踏出与生俱来的威严。他身着明黄龙袍,金丝绣就的龙纹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泽,阔步走进御书房。
他冷峻的目光如同一把锐利的刀,扫视着四周,那眼神仿佛能洞悉一切隐藏在暗处的秘密,一时间,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肃杀的气息。
他径直走到御案前,脚步沉稳而坚定,没有丝毫拖沓。站定后,他微微低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毫不犹豫地伸手拿起案上的毛笔。
那毛笔乃是用上好的狼毫制成,笔杆由珍贵的紫檀木打造,握在手中,仿佛握住了天下的权柄。他饱蘸浓墨,墨汁在砚台中晕染,散发出一股古朴的气息。
笔锋在明黄的绢布上飞速游走,力透纸背,每一笔都蕴含着他的决心与意志。
不过片刻,一道旨意便一气呵成。
写完后,夏浩将毛笔重重一搁,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李忠!”
那声音如同洪钟,在御书房内回荡,震得空气都微微颤动。
李忠闻声,立刻快步走进书房,双膝跪地,动作娴熟而迅速。
他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等候着帝王的吩咐。李忠跟随夏浩多年,深知这位陛下的威严与果断,此刻心中满是敬畏。
夏浩看着他,神色平静却带着威严:“即刻将这道圣旨传至内阁,务必让其迅速昭告整个大夏境内,不得有误。”
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仿佛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李忠领命,双手恭敬地接过圣旨,那圣旨仿佛承载着千钧的重量。他转身匆匆离去,脚步声在长长的走廊中回响,渐行渐远。
不多时,圣旨便被送到了内阁首辅南宫羽的手中。南宫羽此时正在内阁中处理政务,神色专注。当他看到李忠手中那明黄色的圣旨时,心中猛地一紧。
他双手微微颤抖着展开圣旨,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圣旨内容的好奇,又有一丝隐隐的不安。
只见那明黄的绢布之上,墨色浓重,笔锋刚劲有力,清晰地写着几行大字:“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查明,户部尚书李宏远、户部侍郎赵宇轩,身为朝廷命官,肩负重任,却利令智昏,罔顾国家大义与百姓生死。在前线战事胶着、将士们浴血奋战之际,竟胆大包天,贪污支援前线战事的战备物资,数额巨大,令人发指。此等行径,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动摇军心士气,实乃罪无可恕。朕念及国法威严,为正朝纲,以儆效尤,特下旨将李宏远、赵宇轩二人于两日后斩立决,诛其九族,以平民愤。望我大夏臣民,皆以二人之恶行引以为戒,奉公守法,忠诚为国。钦此!”
南宫羽看完,心中不禁一凛。他深知这道圣旨一旦昭告天下,必将引起轩然大波。这两名官员在朝中也算有些势力,如今突然被下旨严惩,朝堂之上怕是要掀起一场风暴。
但同时,他也对陛下的果断和铁腕手段深感敬佩,更为自己的失职感到惭愧。他暗暗思忖,自己身为内阁首辅,竟然没能察觉这等贪污之事,实在是有负陛下的信任。
这道圣旨一经昭告天下,如一道惊雷在大夏境内轰然炸响,其声滚滚,震荡四方。街头巷尾,茶馆酒肆,人们奔走相告。
百姓们本就对贪污腐败行径深恶痛绝,过往诸多物资被贪污,致使民生艰难。如今看到朝廷雷厉风行,果断严惩贪官,心中的怒火得以平息,对夏浩的拥护与赞赏之情更是如燎原之火,熊熊燃烧。
在一处热闹的茶馆里,人群熙熙攘攘。一位老者满脸激动,胡须都跟着颤抖:“陛下真是英明啊!这些贪官污吏,早就该收拾了!咱们老百姓可算是有盼头了!”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称是,脸上都洋溢着畅快之意。
反观大夏的各级官员,听闻圣旨内容后,仿佛置身寒冬,瑟瑟发抖。
平日里那些蝇营狗苟之事,此刻如同高悬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他们行事变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被陛下洞察到往日的不当之举。
朝堂之上,往日的喧嚣议论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谨言慎行的肃静氛围。官员们彼此交谈都压低了声音,眼神中满是谨慎。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每一句话的出口,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生怕祸从口出。
整个朝堂上下,风气在这道圣旨的威慑下,焕然一新,变得清正肃穆 。
第二日,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御书房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光影交错,仿佛在诉说着宫廷中的权谋与故事。
蒋瓛脚步匆匆,神色凝重地走进御书房。他身着锦衣卫的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平日里威风凛凛的他,此刻却带着几分谨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