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儿子谁心疼,他们对这一招敬谢不敏!
“陛下,此去北平有千里之遥,路上万一出现差池,恐国本动摇!”
吴伯宗信以为真,进言劝阻。
其他官员都拿看二傻子的眼神,看着这位吴大人。
这有一个老实人,真信了陛下的鬼话,大家快来笑话他!
“吴爱卿说得对,等到了河北,还得让蓝玉和吕本多费心。”
朱元璋又在心里补充了一句:虽然标儿绝对到不了。
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吕本是文官集团选出来的皇室亲家。
朱元璋直接把文武集团全部绑到了太子的战船上。
官员们见他说得一个鼻子两只眼和真的一样,不仅不顺着吴伯宗的话,给他找个台阶下。
胡惟庸甚至给他手下的一个御史使了个眼神,逼着陛下在常氏喂养皇孙一事上做出让步。
别看这只是后宫里的一件小事,实际上是君臣角力,谁输谁赢涨威望的大事。
有些事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称一千斤也打不住!
“陛下,太子殿下不知边防将士辛苦,前去代陛下展示恩德,实属大明将士之福。”
言官虽然不稀罕大冬天,跑去苦寒之地的福气,但乐意见陛下为此忧愁。
反正陛下只是说来试探一下,太子又不可能真去北平,出了事也与他无关。
谁知,朱元璋顺着竿子就爬上去了。
“这位爱卿言之有理!”
他连这个官员是谁都没对上号,但并不妨碍他借机行事。
“太子,去吧!”
“儿臣定不辱使命!”
没有出现在朝堂队伍前方,不知何时出现在大殿门口的朱标,朝着朱元璋跪拜完,领了命令,脚底抹油跑得比兔子还快。
君无戏言!
胡惟庸急得不停给众人使眼色,让他们冒头阻拦。
可是此时想阻拦,除非自己割肉献粮,胡党半点利益没争到,谁也不乐意当这个冤大头。
朝野上下的沉默,震耳欲聋。
大家都在等着朱元璋一拍脑门,朝他们哈哈一笑。
“咱在跟大伙开玩笑呢! ”
可等了老半晌,朱元璋清了清嗓子。
“爱卿们还有何事要议,议完朕还要抓紧去送太子一程。”
陛下,他来真的!
文武百官们顿时肉见地慌了起来,他们这次好像玩脱了!
太子仅生了朱雄英一个儿子,陛下正值春秋鼎盛,这一路上但凡发生什么意外,他们之前投入的一切就要打水漂。
所以他们还得护着太子,静候太子归来。
“陛下,不如再派张太尉一路随行。”
胡惟庸说的张太尉,便是在战斗中差点干掉朱元璋的降将张定边。
尽管张定边曾是陈友谅手下的第一猛将,但归降后忠心耿耿,为大明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官至太尉,掌管军权重任。
被点名的张定边赶紧站出来表态:“末将愿意随太子一同前往北平。”
此去除了能在太子面前露脸,还能顺路去河北边境捞捞军功,何乐而不为?
就是不知道胡党为何会送他这样一个大功劳,总感觉有诈?
但不管了,陛下用他,冲就完了!
胡惟庸看了一脸憨笑的张定边,心下嘲讽:光会打仗干活不懂钻营的大老粗,不知道乳母张氏姓陈的事吧,陛下这个时候要是信得过你,我就得让东宫的手下,这段时间夹紧尾巴做人了。
要是陛下信不过你,那就放出张氏姓陈的消息,让那些降将团伙赶紧卷铺盖给我的下官腾地方,全部回家养老去吧!
不知者无畏。
知情的朱元璋却是小小的纠结了一下。
老胡真是半点儿亏都不肯吃,非要利用东宫的事占些便宜不可。
罢了罢了,那就赏他两耳刮子吧!
“张爱卿,不是咱信不过你,实在是昨晚谋害皇孙的乳母,自称姓陈,被张家眉头的,还想借咱的手灭了养父母的满门,也不知她是怎样避开重重检查入宫来的。”
尽管最后一句,朱元璋说话声音极低,好似自言自语,但张定边站得靠前,自然是听得一清二楚。
他二话不说,直接跪在地上发誓表忠心。
“末将与此人绝不认识!”
张定边狠狠地瞪了一眼胡惟庸。
别看朝堂派系众多,可如今唯有胡党有这么大的能耐!
他打嘴仗打不过姓胡的,有机会一定敲这老儿的闷棍让他尝尝他的剑锋是否还利!
朱元璋见祸水东引完,哈哈一笑。
“咱信你,此事揭过不提,议政吧。”
标儿的随行侍卫和将领,他早安排好了。
出了昨夜的事,他现在哪个臣子也信不过。
降将派谁也不敢说话。
做贼心虚又被降将派盯上的胡党,同样不敢声张。
活像个背景板似的刘基,冷眼旁观,瞧着早朝这一出热闹的大戏,他一言不发,心里却有一丝丝的疑惑。
陛下向来信奉多子多福,竟外派太子前去北平,这一来一去要一年半载才能回来,东宫仅有一位皇孙,陛下不嫌冷清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