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就是一句话:用病人得天花的痘来防痘,风险太高。
这回轮到朱元璋沉吟了片刻,他一把夺过戴思恭手里的筷子,盯着蘸有鱼汤汁的筷子尖看了半晌,猛地将它拍到桌子上。
“戴院使,你就告诉咱,这种方法防天花,有几成的机会能成功?”
戴思恭伸出右手五指,如实相告。
“五成。”
“倒也不低。”
搏一搏?
但凡面对传染天花要死一事的人是朱元璋,他指定要搏。
可要往鼻子里灌痘的是妹子和乖孙,五成的机率,说明很可能最后只剩下一个活着。
他该怎么选?
好在,作为替皇家办差的戴思恭,没有让他为此郁闷,重新定义了医学上的五成机率。
“陛下,种人痘成功的机率是五成,因为不是生就是死。”
“……”
朱元璋挑眉看着眼前年过半百的小老头,恶狠狠地磨了磨牙。
但凡不是此人医术高明,在民间又有美名的话,他一定让毛骧把人拖到午门去,脱了裤子把其屁股打开花。
“戴院使拿咱开涮呢?”
毛骧手里的刀已经拔出了一寸。
见状不妙的戴思恭站起、跪下、磕头,一整套动作如同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回禀陛下,如果陛下这么觉得,能够打消掉以身犯险的想法,臣!愿意涮一涮陛下!”
“你倒是比咱更关心咱的身体。”
朱元璋杀心虽大,但分得清好坏。
他亲自把戴思恭扶了起来,这回没让戴思恭重新落座,继续吃饭。
毕竟刚才解释往鼻腔塞痘的事,记忆犹新,除非饿透了,不然还真没胃口吃饭。
“戴院使,除了你刚才说的非生即死的预防手法,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臣不知道。”
戴思恭明白医学一途,也是不断革新进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没把话说死。
“以后说不定会有更好的办法防治,陛下若有需求,不如广招名医来太医院?”
国库连维持边防的粮草都快发不起了,还广招名医给他们发银子?
朱元璋觉得,他还是多往乖孙那里跑跑,比叫一群沽名钓誉的名医过来吃空饷强得多。
一念至此,他忍不住问道:“戴院使,咱们大明医者的医术很差?药材很差吗?”
“陛下何出此言?”
戴思恭后背上的汗就没干过,这会儿紧绷的弦快断了,生怕陛下嫌弃他医术不行,再加上刘御医的事,把整个太医院大换血,急吼吼的争辩。
“接种人痘之法,自盛唐始,至今也没有太大的成效,大明新立,百废待兴,陛下不能因历朝历代难以解决的顽疾,就将医者定义为差等。”
不赖戴思恭情绪激动,敢跟杀神叫板。
实在是医者在大明朝本身就属于贱业之流,且朱元璋追求的制度,是子承父业。
九五之尊一句大明医者差,指不定砸掉多少医者的饭碗,毁了多少人的前途和未来,到时候一语成谶,它就是真的差了。
“咱只是随口一说,你知我知毛骧知,谁敢传出去,咱割了它的舌头,咱不是说你差……”
朱元璋解释不清楚了,干脆话锋一转。
“戴院使,你信这世上有更安全可靠的法子,预防天花吗?”
“信。”
没等朱元璋眼角的笑纹扩散,戴思恭直接泼了他一盆冷水。
“但目前没有,如果陛下想有的话,重赏之下说不定有人愿意效仿神农尝百草,以身试药。”
经过这番交谈,朱元璋算是明白了乖孙为何说大明的医术条件不行了。
他既好奇,乖孙到底是从何得知预防天花的法子的,更期待,等他得知答案那一天,让戴老头惊呆的场面。
午膳吃不成了。
朱元璋把桌子上的三菜一汤,赏给了戴思恭。
皇帝赏臣子饭菜,那可是彰显恩宠。
但戴思恭大冬天的,浑身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走出宫门,面对陛下的赏赐,没有半点胃口。
“相公,陛下居然赏了咱家御膳!门外好多人递拜帖要见你呢。”
“见什么见,我只是一个御医,有什么好见的。”
戴思恭看着面对御膳,表现惊喜的妻儿,张了张嘴,还是没把他一口菜没吃着,险些丢掉小命的事说出来。
“我饱了,你们吃吧。”
说完,戴思恭不顾外面满城风雨,一头扎进了书房里面,翻找古籍医典,查找关于天花之症的起源与防治。
不到一日时间。
太医院使戴思恭被赏了御膳的事,传遍全城。
换作别的皇帝,赏顿饭吃很正常。
可朱元璋可是一个抠门的皇帝,别说赏赐,就算是给正经俸禄,都想一个人顶两个使。
因此,大家都知道,戴思恭得到了朱元璋的宠信,前来拜访的人排起了长龙。
其中还有跟朱元璋一起打过天下的文臣武将,连胡惟庸都递了帖子凑热闹。
“如果能买通戴思恭,不论是常氏和皇孙是生是死,甚至连陛下什么时候该生病,我也能左右一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