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还是胡惟庸那老小子,假借你之名害死的刘伯温,让你背上了无故杀功臣的骂名。】
浙东集团式微。
朱元璋想弄死刘基,有的是法子,根本不需要胡惟庸动手。
倒是胡惟庸,能够借机一石二鸟,既能通过害死刘基甩黑锅给老朱,让那些担心飞鸟尽良功藏的功勋,抱紧他这个御前红人第一丞相的大腿,扩大自己的势力,增加与皇权叫板的底气。
还能够让出身浙东集团的官员,心灰意冷,主动在朝堂之上给胡党腾地方。
可以说,胡惟庸就是在刘基死后,才野心逐渐膨胀,还怂恿了许多能用的文臣武将跟着他混,导致造反案一出来,牵扯了数万人。
什么?!
朱元璋惊得从椅子上弹跳起步,立即叫来春雨守着乖孙,让云奇去备马。
“算了,咱自己去宫门牵匹马,实在不行跑着去!要快!”
隔壁书房里。
吕本看到陛下如脱弦利箭往外跑去,抬头看了一眼院子里的日晷。
两个时辰过去了。
胡丞相又不是心慈手软的人,一定得手了。
吕本既替他们这个群体感到高兴,可想到自己改丧制的这件事办砸了,又是一阵头疼。
嫡长孙都快三个月大了,还颇得陛下宠爱。
太子妃身体倍棒儿,吃嘛嘛香,太子还不去女儿那里过夜。
想让女儿效仿吕太后,让吕家成为比老朱家还高人一等的存在,真就这么难吗?
吕本不相信!
他必须要想办法再试一试!
……
两个时辰前。
胡惟庸不急不慢地出了午门,便当着宫门侍卫的面,让手下去太医院请楼御医。
“这可是陛下的吩咐,彰显陛下对刘大人的恩德,不能怠慢!”
胡惟庸特意在“慢”字上加重了语气,提醒手下记得要慢。
手下会心一笑,翻身上马跑得飞快,拐过墙角到了无人的角落,就开始假装烈马难驯的样子,让马蹄踩着地砖原地踏步。
有人经过时,便驾着马儿往前跑两步。
午门前不知情的侍卫们,还以为胡丞相与刘大人冰释前嫌,这才代表陛下叫上御医前去探望,急切的模样,好像病急的不是刘基,而是胡丞相的老母亲。
“驾!”
胡惟庸倒是真的不敢怠慢,马鞭抽在马屁股上,让它使出吃奶的力气往胡府跑。
只是他骑术不太好,跟在他马屁股后面的护卫们提心吊胆的一只手牵缰绳,一只手伸长随时准备救人。
幸好刘府就住在皇宫附近,并且周围也没有集市,只有宽敞的大道。
几经颠簸,胡惟庸并没有从马背上摔下来,而是径直跑到了刘府的大门前,高声宣布。
“我奉圣谕来探望病重的刘大人,快开正门!”
高门大户的正门,平时接客是不会开的。
尤其是像刘基这种人物,除非是皇帝皇后坐着轿辇来,或是碰到主家大喜大丧的事。
胡惟庸这一嗓子把门房惊了一跳,当看清来人是谁,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陛下怎么派了他来看老爷?”
门房没敢自作主张开正门,快步往府内跑去。
胡惟庸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走什么门不重要,杀什么人才是最重要的。
而刘基为了在陛下眼皮子底下,表现出清心寡欲的状态,家里奴仆不多。
腿脚利索去传话的门房一走,只剩下两个门卫,被胡惟庸带的八个护卫出手拦住。
胡惟庸直接从偏门走进去,带着四名护卫,熟门熟路地往刘基所住的院落里走。
“老爷!不好了不好了!胡丞相来了!”
门卫话音刚落。
躺在床上的刘基还没来得及坐起来,门外响起胡惟庸响亮的大笑声。
“哈哈哈!好你个刁奴,我说了我是奉圣谕而来,你却说大事不好,你是在指责陛下吗?”
门卫吓得脸色惨白,立即跪了下来。
刘基看向径直走入屋子,阔步来到床前的胡惟庸,脸上堆起淡淡的笑容。
“宰相肚里能撑船,胡丞相大人不计小人过,与一介家奴计较,有失身份。”
“哈哈,刘大人说得对,我不和你计较,让开!”
胡惟庸反客为主,踢了一脚门卫,扯过一张板凳坐在了床畔。
门卫敢怒而不敢言,看了一眼自家老爷。
“你出去吧。”
刘基知道胡惟庸再嚣张,也不敢假借皇帝之名闯入他的府邸闹事。
既然是陛下让来的,胡惟庸闯门不算什么,要闹事,告到御前去也够胡惟庸喝一壶的。
门卫离开后,刘基示意下人去倒茶。
刘府下人本来不多,如今只剩下老管家一人,空荡荡的房间,看得胡惟庸感慨不已。
“刘大人啊,想当初,陛下是多么的器重你,科举命题招揽天子门生,有大半得先来拜到你门下讨教功课,你还给陛下制定了军卫法、税法,我当时还以为,你要成为大明朝第一任丞相。”
胡惟庸张开双臂,故意展示着他独显丞相身份的制服,一脸炫耀的说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